深入攻坚 惠州水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提速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浙江工业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深入攻坚 惠州水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提速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666 发布时间:2020-01-03

整治后的大湖溪沥。

  “现在家门口的河水变干净了、环境变美了,河边的路也好走了。”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张坑村民小组的谭秀妹说,这里曾杂草丛生,而现在,“河道定期有人清理,每天来散步成了习惯”。

  这样的变化并非孤例。在惠城区,部门联手治理12条黑臭水体,力求实现“长治久清”;惠东县破题生活污染,攻坚畜禽养殖,消除劣V类水质入海河流;博罗县挂图作战攻坚沙河水质……

  这是惠州治水的一个缩影。2019年2月28日,惠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发出2019年第1号令,要求至2020年12月31日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打响了碧水攻坚战。治水一年,惠州成效如何?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1 决战决胜

  全力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惠州正奋力攻坚克难。

  早在2019年2月28日,惠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发出2019年第1号令,决定从当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以淡水河紫溪、沙河河口2个国考和潼湖水赤岗村1个省考地表水断面、吉隆河和淡澳河2条国考入海河流为重点,全力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

  悠悠沙河连广惠。发源于增城、博罗、龙门三地交界的独山,由横河、响水河、福田河等支流汇成,流经湖镇、长宁、龙华、园洲、石湾等地流入东江,全长89公里的沙河千百年来哺育着博罗人民。

  沙河流域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均占博罗县一半以上。然而,近年来沙河水质却急转直下,工业、生活、农业源污染成为了三座“大山”。2019年以来,惠州市、博罗县全面推动沙河流域水污染攻坚,坚决打好剿灭劣Ⅴ类河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养殖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六大会战。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沙河流域工业发达,长期带来大量工业源污染。为此,博罗县开展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为治水提质护航保驾。2019年以来,沙河流域完成268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清理散乱污企业1413家,完成105家重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并联网。

  破题农业面源及畜禽养殖污染,早在2018年起,沙河全流域被划定为禁养区,建立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畜禽养殖污染巡查监管机制。2019年完成136家养殖废弃物场所的清理,整治粪污塘407.53亩,对47个水产养殖场进行水质监测;完成湖镇、长宁镇、龙华镇、福田镇、园洲镇、石湾镇6个镇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处理整改。

  铁腕治污,标本兼治。博罗县沙河流域建设3座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和完成9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同时建成146.22公里截污管网,激活管网126.76公里,清疏淤积管网5.85公里。

  13条劣V类支流综合整治成为破解沙河流域生活污染的重要抓手。博罗县全面开展13条劣Ⅴ类河涌的整治,实施了清淤、沿河截污、生态修复、曝气等措施,整治河长94.54公里,建设管网112.346公里,生态修复26万平方米、清淤94.07公里。截至11月,已有8条河涌消除劣V类,支流水质改善明显。

  数据显示,2019年3月以来,沙河氨氮呈明显下降趋势,6—9月连续4个月达标,2019年11月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19年1—11月氨氮为0.936mg/L、溶解氧为4.96mg/L,临近Ⅲ类,同比分别下降38%和上升22.8%。12月份水质持续改善,预计年均值可达到Ⅲ类考核目标要求。

  2 源头治理

  建成治水“血管”近500公里

  在惠州市潼湖流域军垦农场,4个水塘格外显眼,水塘边美人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郁郁葱葱、高低错落,争奇斗艳,鹭鸟不时飞过。

  谁能想到,这4个大水塘是农场遗留的养猪粪便塘。这两年,经过生态修复,遭人嫌弃的粪便塘蜕变为一处景观。仲恺高新区潼湖镇以湖命名,曾以湖而兴。面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居民反映强烈。

  近年来,仲恺全力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全力以赴找回流域人民记忆中的潼湖。在治理中,仲恺区把“治标”和“治本”齐头并进,加快推进管网建设进度,加快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强化污水管网普查修复。2019年潼湖流域新建管网121.83公里,完成率147%。

  科学治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拳出击是见成效的重要抓手,而改变“重负荷”的困境则是治本的关键。惠州各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力攻坚,在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在惠阳区,由于淡水河流域人口急剧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投入跟不上发展需要,导致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淡水河。2019年以来,惠阳城区二厂三期工程动工建设,10月20日建成通水运行,运行效果良好,基本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如同按下“快进键”,惠州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污水处理厂、一体化设施、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四方面持续发力,争取各个项目尽快发挥作用,尽快补齐生态欠账短板。

  在新建污水处理厂方面,惠阳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淡水污水处理厂、长布污水厂扩建工程以及大亚湾第一水质净化厂二期已建成投入使用;惠城区金山污水处理厂二期、马安污水处理厂和惠阳新圩黄沙河污水处理厂、屯梓河污水处理厂、丁山河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调试;园洲新村污水厂、园洲二期污水厂和园洲深沥污水厂具备通水的条件。惠州还“自我加压”,在完成省下达的8座污水厂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市建设任务为新建22座污水厂(52.55万吨/日),建成13座(20.35万吨/日)、在建7座。

  在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方面,省下达的任务为完成17座污水厂的提标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实际上惠州市建设任务为提标升级污水处理厂40座,已完成30座,在建4座。

  农村污水处理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至关重要。省下达的任务为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9座,已全部建成,完成率100%。其中沙河流域建成24座,处理规模1200吨/日;淡水河流域4座,处理规模220吨/日;潼湖流域1座,处理规模200吨/日。市下达任务为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94座,已建成172座。

  接通治水“血管”,处理设施方能显身手!2019年,省下达的任务为建成污水管网287.12公里,已建成486.47公里,完成率169.4%。值得一提的是,沙河流域新建管网146.22公里,激活管网126.76公里和清疏淤积管网5.85公里,完成率258.3%。此外,惠州市任务为65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已建成805.33公里,完成率123.5%。

  3 深入攻坚

  27条黑臭水体18条整治初见成效

  傍晚时分,柳树在微风中摆动,家住惠城区江北街道的林姨带着孙子出来散步。“家门口的望江沥没了味道,周边环境也整治得不错”。

  一年来,像林姨这样告别黑臭河涌困扰的群众不在少数。从居民投诉的治水黑点到市民休闲的亲水公园;从污水横流垃圾漂浮,到定期清洁河道……林姨感叹,水治好了,街坊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在以往“抓大放小”的治理思路中,大江大河被称为“大动脉”,湖泊是“五脏六腑”。黑臭水体则是“毛细血管”,其问题一度被忽视和边缘化。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大动脉”是由无数“毛细血管”汇聚而成,“小的水体治理不好,大的也会受污染,还会影响地下水。”

  根据《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修订本)(2017—2020年)》要求,2020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要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目前,惠州市建成区已排查出并列入监管平台的黑臭水体有27条,整治前,轻度黑臭的有19条,重度黑臭的有8条。这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为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惠州在系统反思的基础上,彻底摸清情况,找准每条水体的症结所在,并围绕控源截污制定治理方案,确保每条水体的关键性问题都有科学的治理措施。

  前期工作完成后,惠州整合全市资源抓落实,想方设法在提质、提速、提效上下功夫,积极稳妥推进治理工作。整个过程邀请专业机构参与,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基本消除黑臭,完成住建部确立的年度目标。围绕上述思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整治,成效逐步显现。

  在27条黑臭水体中,惠城区就有12条,包括沙墩头沥、梅湖沥、高屈沥、莲塘沥、木沥河、大湖溪沥、洛塘渠、新民排渠、河桥水、冷水坑水、陈塘河、望江沥。惠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自2017年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区1081名各级河长履职上岗,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2019年12月20日,27条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累计建设截污管网284.03公里;累计摸查排污口782个,已整治776个;清理临时非法养殖场420家,建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44座。经评估,有18条整治初见成效,另有9条正在评估之中。

  4 高位统筹

  持续改善水质夯实达标基础

  当前,惠州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的制度保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共建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高位统筹下,水污染攻坚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决战决胜的态势已经形成,达标趋势已经确立。”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国考断面达标和水质持续改善的目标,全面排查和整改落实,夯实水质达标的基础。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梳理总结,做好科学研判。通过梳理年初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和查摆问题,全面进行查漏补缺,加强技术团队的参与,科学研判水质达标基础和形势,特别是雨污分流、排污口彻底整治、面源初期雨水等重大隐患,同步谋划2020年水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做好管网排查、修复养护管理和生态基流保障工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向。一方面,全面完成污水厂建设和升级提标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惠东2座未动工、仲恺2座在建、大亚湾1座在建污水厂的建设和惠城区6座污水厂升级提标改造工作。另一方面,惠州以全面消灭劣Ⅴ类水体为目标,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措施升级改造、雨污管网进一步分流等工作,提升黑臭水体的整治标准,打牢水质达标基础。

  惠州将落实淡水河、沙河等重点流域“一厂一策”限产限排措施及专人“驻厂”制度,确保限产限排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全面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并严格控制规模,加快完成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大力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养殖和种植模式,严控化肥农药使用总量,推进农田缓冲区、生态护坡建设。

  提升环保监管“严值”,才能让蓝天碧水常驻。惠州将严控工业污染,整合全市执法力量,实施异地交叉执法、异地交叉采样,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加大排查力度,严控反弹。加强环保、公安部门联动,建立健全环保公安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推动执法重心下移。

  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马发洲 通讯员 惠环宣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网站咨询服务

020-8359187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