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正积极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华星光电是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惠州亿纬锂能的自动化生产线。
工作人员操作自动化生产线。
惠州依山傍水,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民网广东频道
人民日报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工作室
珠海传媒集团记者 宋雪梅 张帆/文 吴长赋/图
风从海上来,湾区正澎湃!
惠州市滨海、邻深、近港,具有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区位优势。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自宋代以来,惠州是南中国海防重镇,文天祥在此舟师抗元,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此誓死抗战……被誉为岭东雄郡的惠州,其城市基因正由一个“雄”字劲抒而出!这块土地深受“雄武奋发之气、敢于攻坚克难”的气质滋养,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正逐渐显现勇于自我突破、争先创新的奋发精神,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一股“雄浑的发展力量”。
愿景产生动力,责任就是使命。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中,如何抢抓机遇,跳出一城一地局限,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更高标准谋划推动发展?惠州给出的定位是:不追求“全能冠军”,而是在优势领域冲击“单打冠军”,打造具备鲜明标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能源之城
构建“2+1”特色产业集群
7月22日,在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30多条高世代面板模组线正在运行,一块块硕大的显示面板在机器的操控下有序移动,每年4000万片面板就这样输送到世界各地。这里正在加紧建设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完善惠州平板显示产业链,加速高端产业集聚。
华星光电的勃勃生机是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努力,惠州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其产值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三,越来越多的惠州企业登上国内乃至世界舞台,奏响惠州强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纲举目张,贵在落实。
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中,惠州产业独具特色,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基础扎实,优势明显。随着投资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和中国海油/壳牌三期相继落地惠州大亚湾,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惠州再添强劲引擎。
为完善产业链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惠州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提前布局产业中高端。去年,广东·中电北斗芯创谷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为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补充重要一环,并将带动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据悉,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芯片产业,北斗产业“军转民”,此举不仅为电子信息产业强“芯”,北斗系统还开始全球组网,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提高到4000亿元。
惠州市大湾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目标是集中力量用8至10年时间,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构建“2+1”产业集群。
“惠州具有的能源优势,其本质还是传统能源,如何以传统能源优势作为基础,积极引入国际和国内能源企业,通过研发和技术应用,把惠州的传统能源尽快嫁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这要求惠州高起点出发,一开始就瞄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与传统能源基地优势相结合,最终实现新旧能源动力的转换。
创新之城
推动先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扎根于此。今年4月,由亿纬锂能子公司投资的亿纬集能动力电池项目动工,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2008年至今,亿纬锂能完成了从手工到自动化再到工业4.0的3次重大工业技改过程。
科技创新,带来强大竞争力。
在亿纬锂能一楼的展示厅,记者看到墙面上密密麻麻挂满了专利证书。亿纬锂能副总裁李沐芬介绍,该公司现有1126项专利,约55%是发明专利。其中,3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中国专利优秀奖”,两次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去年荣获中国轻工联颁发的“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李沐芬表示,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去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上升到9.07%。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60.5%。“目前,亿纬锂离子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线是国内自动化‘高阶’水平的无人工厂,人均产值超1000万元。”
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传统的污染、重工石化企业概念不同,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主要是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端聚烯烃产品,采用国内独有的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技术及先进、环保、成熟的专有生产工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世界级单套装置的最大产能,相关高性能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
科技创新,成就绿色生态产业基地。
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被纳入广东省今后三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定位为世界级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从开建之日,就集齐了思科、浪潮、李开复创新工场、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一众顶级企业和科研机构,不仅着眼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高地,还将进一步服务全球高端要素的集聚,打造广东硅谷。
科技创新创造,正在成为惠州加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目前,惠州市正积极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面向深圳引进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机构,面向广州引进高校、科研院所资源,面向港澳引进国际领先技术。”惠州市大湾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制订实施《惠州市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加快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建设,大力推动中科院核孔膜、辐照育种等先进科技成果在惠州的产业化。
生态之城
守住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古榕苍劲,竹衍新篁;野荔葱茏,曲径通幽。
无论周末还是工作日,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惠州西湖景区总少不了游玩和散步的群众,在这里放松身心。
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宜业宜游,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呼吸其中的空气。在惠州,不只限于风景区内,优异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也是整座城市的常态。
在生态环境部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排名中,惠州1月-5月的空气质量排名第五,优良率达98.7%,PM2.5平均浓度仅为24微克/立方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1月起,全国对74座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排名中,惠州从未脱离前十名。
去年,凭借气候温和、生态优质、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多样、休闲旅游四季皆宜等诸多特点,惠州龙门县当选全国36个“中国天然氧吧”之一,这是2018年广东省以县域申报成功获此称号的唯一县城。
惠州2018年提出将国家森林城市品质再度提升,预计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62.7%,森林蓄积量达3713.6万立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
深圳南山、东莞松山湖的发展显示,环境友好型产业将向自然资源禀赋较高的区域集中。2016年,惠州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惠州有着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潼湖。依托潼湖良好的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优势,惠州规划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着力打造“绿色潼湖、广东硅谷”。据悉,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目前集聚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也启动建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陆续在此开展产学研项目。
倚靠罗浮山的山之雄,坐拥东江、西湖的水之秀,惠州依山傍水,将中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做绿色健康好文章。一批惠州药企正崭露头角,一批新型中药等也被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壮大中医药的同时,在健康旅游产业方面,惠州还将争创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框架下,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属性成为吸引人口和商业聚集的法宝。空间广阔、角色地位举足轻重的惠州,以山、江、湖、海、泉、林、岛为主体的“半城山色半城湖”生态和土地优势越发凸显,绿色发展潜力十足。惠州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专家访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惠州有望成为东岸枢纽门户
“与深圳、东莞相邻,又与广州相连,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独有的区位优势,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指出,惠州在内联外通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支持下,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枢纽门户。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具有怎样的区位优势?
林江:惠州既与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圳相邻,又与省会城市和人才集聚中心以及研发中心的广州连接,同时毗邻制造业中心东莞。深圳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广州拥有研发实力,东莞有丰富的民间资金,惠州将充分享受到上述三个城市多方面的辐射。从这个意义上讲,惠州所享有的区位优势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
记者:惠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枢纽门户具备哪些条件?
林江:惠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枢纽门户,我认为是具备条件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功能,是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资源进行无缝对接。惠州介于对接香港、深圳与粤东地区的枢纽地带,对于惠州来说,如果能够一方面充分引进香港、深圳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新资源、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服务好粤东地区,包括汕尾、汕头、揭阳等地,其东部枢纽的作用将显现出来。
记者:此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功能划分上,曾有学者指出惠州将凭借区位优势更好地承接来自深圳的人口、经济、产业、科技的外溢资源,对此如何看待?
林江:惠州承接来自深圳的人口、经济、产业和科技等外溢,似乎是大势所趋。惠州由于其可以支配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过去多年的努力,惠州与深圳进行各种资源和人才对接的空间与潜力的确较大。
记者:惠州拥有以旅游、度假、观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在港珠澳大桥通车、深中通道开工建设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将实现一小时共同经济圈的庞大产业集群。惠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如何?
林江: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是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所在。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短期内难以一蹴而就,惠州需要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的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我认为惠州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手段,让各类人才在其所在城市远程为惠州企业服务,待惠州整体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后再吸引人才落户会更为明智。届时,惠州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现代服务业,惠州现代服务业所拥有的商机将会实现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