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惠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惠州市副市长余金富传达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等会议精神,通报了惠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会上,各有关部门和县区介绍了各自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情况,探讨了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解决办法。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指出,惠州接下来应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等先进地区,引进更多高端人才、项目和技术等创新资源,以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现状
高企年均增长率达70%以上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尤其是科技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此次会议着重谈到了各地各部门对高企的培育,以及促进高企的研发活动等话题。
惠州市科技局局长周章玉介绍,目前惠州共有794家高企,今年组织了14场高企政策宣读和业务培训,正在做新一批高企的认定工作,已推荐两批共555家企业申报认定高企。同时,还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今年评价公示入库企业达到940家,这将形成培育高企的后备力量。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也在加强,据统计,今年已有289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减免所得税额累计1.57亿元。
在各县区方面,仲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拥有惠州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总数为276家。因此,仲恺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7年在惠州各县区里面排第一位,去年该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
博罗的高企培育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去年底该县高企达到133家,同比增长156%,连续3年实现高企数量倍增。今年,博罗组织了113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预计到年底总保有量将达到200家。“高企的数量逐渐提高了,接下来还要注重质量的提高”,该县有关负责人这样总结。
记者了解到,最近3年,惠州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率达到70%以上,各县区的高企拥有量至少实现了翻一番,博罗和龙门增长了5倍。根据《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到今年底,惠州市高企保有量达1050家以上,到2020年争取达到1600家。周章玉还透露,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到今年底保有量预计在1070家到1100家之间。
不足
创新源头不够多,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
尽管惠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与周边先进城市相比,仍然有较明显的差距。会议指出,惠州的高企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仍然不足。
据统计,惠州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794家。相比之下,东莞、佛山和中山分别是4058家、2547家、1715家。惠州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东莞、佛山和中山分别是25家、31家、11家。这导致惠州的创新主体和源头不足,影响创新发展的后劲。
这种影响反映在研发投入等多个方面。2017年,惠州全社会研发投入为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GDP比重为2.19%。相比之下,广东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61%。惠州市对各县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的督查报告显示,部分县区本级对科技的扶持力度不足,有的甚至科技投入占比逐年下降。除了仲恺和大亚湾,其他县区本级财政对创新创业的扶持资金均不超过1000万元。
同时,还存在科技服务专业能力弱、服务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的现象,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牵线搭桥、粗浅的信息传递与发布、一般的技术交易与咨询管理。在会上,部分县区负责人也坦言,相关工作人员对创新政策了解不足,缺乏较为专业的人手,希望加大这方面的学习交流。另外,还有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高企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重点
加强与广深港澳对接创新资源
接下来,惠州的科技创新工作怎么来抓?刘吉认为,八大抓手的工作都要做好,但应该突出重点地来抓。要打通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连接点,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同时,以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快推进,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处于领先水平。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组成部分,毗邻广深港,发展潜力大,且与广州、深圳都定位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刘吉指出,惠州要积极抢抓机遇,发挥惠州所长、补广深港澳所短,汲取周边发达地区创新的先进理念、技术、人才、资金,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各县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不断和广深港等地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并设有多个招商机构,引进了一大批高端项目。记者从仲恺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获悉,去年该中心在深圳接洽了50多个项目,涉及新“4+1”或“4+2”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计划,今年在深圳接洽走访的优质项目不少于60个。
据了解,从深圳引进的赢合科技2015年就成为国内首家能够提供整套锂电池设备生产线企业。其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项目投产后,可以把设备就近供给亿纬锂能、德赛、TCL等电池生产企业,从而使电池生产延伸至自动化设备制造领域,形成产业上下游的本地配套和集群,推动了惠州锂电产业链的蝶变。
目前,惠州有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支柱产业,相对应的规上工业企业分别有453家、149家。刘吉指出,惠州要依托这两大支柱产业集群,为创新发展提供肥沃土壤,以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创新的水平。要高起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集群实现产值5000亿元,到2025年产值达到1万亿元,并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加快引进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使它向高端化转型。同时,还要迅速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到2023年集群实现产值5000亿元、到2028年实现产值1万亿元。
刘吉还指出,要建设好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创新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些措施推动惠州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提高创新能力
县区有何妙招?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惠州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相关县区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各自都拿出了“绝招”。
◎仲恺
推出“恺字头”四大行动计划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推出了“恺炬创新行动”、“恺施人才计划”、“互联网+仲恺智造”、“恺源行动计划”,作为该区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抓手。
“恺炬创新行动”包括六大工程36项计划,将借此为仲恺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这也是引领该区未来10年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他几个行动计划分别对应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提高高端制造能力和对接深圳创新资源。
同时,仲恺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2017年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30.9亿元,占GDP比重达4.9%。通过这些措施,仲恺形成了惠州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在各县区中拥有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最多,创新资源最丰富。
◎惠阳
逾六成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惠阳区同样在财政上有大手笔投入,去年的区财政科技投入同比增长331.2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6家,同比增长62.3%。
为了强化创新主体,惠阳推动了胜宏科技与中科院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并实现该区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1%,高出惠州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博罗
高企数量连年翻番
博罗一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如完善创新券后补助政策,提升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吸引创新人才的聚集,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突破5000人。同时,该县强化了孵化育成体系的建设,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
通过这些措施,博罗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去年底达到133家,同比增长156%,连续3年实现高企的翻番,预计到今年底高企总量可达到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