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建6座天桥打通城市“经脉”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浙江工业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梅州:建6座天桥打通城市“经脉”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1,719 发布时间:2018-04-25

编者按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承载功能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与治理中也面临不少问题。推动传统的城市管理走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治理,是城市管理者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梅州将如何实现市容与繁荣的统一、城市管理与关注民生和谐共存?

梅州城建部门正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近期,2018年梅州城区市政建设“十项民心工程”、城市管理“十大行动”全面启动,积极探索现代城市治理新路。这些探索又将为梅州的城市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鉴于此,《南方日报·梅州观察》即日起推出“城市治理的梅州探索”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从进入机动车保有量达70万辆的城市行列开始,中心城区“治堵”就成为了梅州的新课题。上个月,2018年梅州城区市政建设“十项民心工程”、城市管理“十大行动”全面启动,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就有“治堵”内容——在城区规划建设6座天桥。

记者从梅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目前这6座人行天桥建设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近期,梅县区剑英大道富力城侧和公园北路粤东医院侧的人行天桥已建设完成,华南大道田家炳医院侧、彬芳大道喜多多超市侧、嘉应中路学艺路口和宪梓大道丽群小学侧等4座人行天桥正在规划实施。

位于梅县区剑英大道的人行天桥。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平面交互干扰

成为交通拥堵之患

每天下午,在梅江区江北上班的刘先生习惯走剑英大桥、百花洲回到居住地鸿都花园。“自从去年设交通隔离防护栏之后,我明显觉得从剑英大桥到百花洲的通行速度快多了。”刘先生说。

然而,刘先生回家的整体时间并未缩短,“江南的车流最终还是汇聚在嘉应中路、梅水路附近,回家必经的彬芳大道在高峰期十分拥堵。”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回家的时间早一点,遇上几所小学放学,就更加拥堵了。

这并非刘先生一人的感受。去年,梅州市致公党针对城区主要繁华路段人车互相抢道的现象,向政协提出关于在市区繁华路段规划建设立体交通设施的建议。“我周边的同事、朋友不仅因为回家道路堵车的问题烦恼,而且还为自家孩子上下学的安全问题担忧。”中国致公党梅州市委员会副主任罗向明说。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多次不遗余力地整顿市区交通。比如,限制非法营运摩托车上路、设交通隔离防护栏、设交通安全岛和划斑马线、设摩托车道等措施,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设施,对车辆和人群进行流向限制等,但这些措施仍难有效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梅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72万辆。其中,新增的16.9万辆机动车中,近九成都是汽车。面对大幅增长的车流和人流,单纯采用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疏导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记者在嘉应中路红绿灯路口观察到,逢工作日上午11时30分和下午4时40分之后,整条道路的通畅率便大大下降。原本几分钟便可通过的路段,遇上学生放学时间,时间便足足拉长到几十分钟,同时也影响了附近道路的顺畅行驶。

“明明前面几十米处就是家门口,却总也没办法到家。这段路一堵车就是半个小时。”住在华慧苑的居民林先生说,到了丽群小学的放学时间,不仅接送家长的车没法开过去,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过马路也要格外小心翼翼。

业内人士分析,城市前期规划不合理、存在滞后性是造成城区内堵塞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梅州中心城区的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但住宅区集中,如鸿都路周边、梅水路一带等,这种过于密集的居住功能设置导致了区域内的交通路网不堪重负。

修建立体交通

解决群众“过街难”

如何让人车分流,解决中心市区行人过街难题呢?

以问题为导向,梅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十大民生工程中,将“建设人行天桥”作为重要的一项列入其中。“我们在行人密集的区域,如医院和学校、大型居住小区附近,先行规划建设人行天桥,保证行人的安全。”市城综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种“上天入地”式的人车分流模式,对于路窄、楼密的区域来说尤为适合。一方面可以缓解主要路口交通压力的需要,改善人车混流的状况;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道路上的车辆实现完全的分离,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按照规划,在梅江区华南大道田家炳医院侧、彬芳大道喜多多超市侧、嘉应中路学艺路口和梅县区宪梓大道丽群小学侧等4座人行天桥准备在近期动工建设。其中,宪梓大道丽群小学侧人行天桥长38.1米,宽4.6米,总投资约190万元,预计7月完工;华南大道田家炳医院侧、彬芳大道喜多多超市侧、嘉应中路学艺路口三座人行天桥总投资逾千万,计划下半年动工,争取年底完工。

就目前梅州而言,人车混行的困扰不仅存在于规划落后、道路狭窄的老城区。新区也存在这个问题。“道路宽了路况好了,车速快了,行人过马路却要更加费神了。”居住在剑英大道附近的李小姐表示,往来买菜或者接送小孩上学,穿过大马路时都觉得心惊胆战。

随着城市扩容提质的加快,梅县区新城的变化日新月异。然而,往来的大货车、泥头车却给居住在周边的市民造成了困扰,道路宽广后车速加快使得区域居民经历着“过街难”。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因为区域社区仍处于开发阶段,部分生活配套并未成熟,住在该区的市民看病、上学,都要穿过长长的马路,同时大型车辆也是这几条马路上的“常客”。

从居住人群来看,剑英大道附近的富力城住宅区,目前居住人群已达到3000户。未来几年,这个数据将增加到上万户。居住人口的增长,带来人流量和车流量的猛增。加之附近的学校和医院配套,从长远来看,人车分流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这一局面,建设人行天桥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为此,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去年底,梅州富力城主动提出在梅县新城剑英大道、公园北路两条主干道上修建两座人行天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座人行天桥已建成投入使用。在富力城一期小区门口不远处,富力北桥横跨马路,为居民架接一条通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的安全行道;从富力城五期小区穿过富力南桥,也可快速到达梅县外国语学院学校。“天桥建好后,小区的居民再也不用与大卡车争道,人身安全也有了保障。”李小姐说。(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记者观察

人行天桥“潜能”

尚待开发

在当今时代,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城市化的成败又由什么来决定?是城市治理。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治理的第一步,就是规划。城市的规划不同,城市的发展治理和运行治理就完全不同。乍一看,修建人行天桥,像是一件并不大的民生工程,但这却又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事情。天桥是否建在家门口,能否给日常出行带来方便等这些都是市民所关心的。

马路修得宽,车开得快,道路也更舒畅。但对于横穿马路的行人,发生交通的几率也随之增大。纵观国内城市的治理与发展,都少不了人行天桥的功劳。天桥上人来人往,行走自如;天桥下车水马龙,行如流水。这些建设在居民区、医院、学校、快速路、轨道、商圈场等人员密集区域附近的天桥,其实也是一条条“安全通道”。

上海陆家嘴环形步行桥是国内最经典的案例。这座高5.5米、宽度可容纳15个人共同并排行走的环形步行桥建成后,已成为上海的一处观光胜地,绕着天桥四周转可以看到地铁站、东方明珠、正大广场、金茂大厦等陆家嘴地标性建筑。

对于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的梅州而言,人行天桥的出现显然是一味良药。立体交通的发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这座城市的治理水平。然而,在修建的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多思考,如何让市民更加接受这个新鲜事物。

目前,梅州在住宅区、商圈较为集中的梅水路一带,已建成三座人行天桥。记者观察发现,走人行天桥的大多是带孩子的家长,绕道走到路口过马路的则以中老年和年轻人居多。一位正在路口准备过马路的老人告诉记者,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他都会走人行天桥,但是因为岁数大了,上这么高的人行天桥真的有点累。

在客都汇门前,与桥下熙熙攘攘的行人相比,这座人行天桥着实显得很没有“存在感”。不少市民表示,因为路口离商场近,走人行天桥太费时间。而且,如果骑电动自行车的话,走人行天桥过马路反而会觉得麻烦。因而,大部分市民更倾向于走马路。

记者观察发现,人行天桥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人行天桥设计得离路口太近,没有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市民的素质还要提高,有的人宁愿翻越防护栏也不愿意多走两步。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网站咨询服务

020-8359187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