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绿色跨越的惠州奋斗之路系列④
东半球入夜,粤港澳大湾区亮如星河,惠州这座岭南名城显得璀璨夺目。
凭借沿江临海和毗邻港深的区位特点,30年来,惠州发展如鱼得水,城市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22倍,人均GDP增长了76倍,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目前稳居全省第5。特别是近年来,惠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活力迸发,产业升级如火如荼,高端项目加速汇聚,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
穿城而过的东江奔流不息,滋养着惠州“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城市精神。当前,惠州围绕“1+5”的发展定位,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已实现良好开局——惠州正以蹄疾步稳的发展势头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良好开局
“1+5”城市目标定位加速变为现实
时至今日,一个城市发展得如何,集中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中,体现在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方式的升级上。
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定位,并提出了着力打造智造高地、区域枢纽、生态名城、文化强市、惠民之州五个目标任务,为惠州更加高效发掘城市特质和资源禀赋,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城市新定位引领下的惠州,实现了良好开局。
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2017年,惠州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期间惠州企业与高校签约成果转化项目456个,金额达24.87亿元,并吸引潼湖大学创新园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科研基地签约落户。2017年,惠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2%和40.5%,居全省前列。以“智造高地”为目标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惠州加快形成。
空港飞天,陆地行龙。伴随着高端产业加速集聚,瞄准“区域枢纽”的惠州,海陆空大交通格局迅速打开。2017年,莞惠城轨全线通车,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段加速建设,全市港口吞吐量7211万吨,“亿吨级海港”已然在望;截至2018年初,经惠州机场已可迅速抵达18座国内大中城市。随之而来的,是惠州对产业资源、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凝聚力急速提升,是惠州城市发展水平的全面升级。
惠州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山水生态的倒退:千载罗浮山上青蒿飘香,市区西湖水清照影,两岸杨柳吐翠。2017年,惠州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城市健康指数全国第六,环境空气质量居珠三角第一、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上入选“2017美丽山水城市”。自2015年5月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惠州先后为保护一条江、一座城、一座山、一个湖进行立法。“生态名城”成为惠州发展的最亮眼底色和最大财富。
绿意山水更孕育出千载接续的惠州文脉。国学大师饶宗颐曾盛赞“惠州之美不减杭州”,在他的建言和推动下,2018年2月,惠州东坡祠重修开放。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等4项省级试点任务全面通过验收……“文化强市”正为惠州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发展加速的另一面是民生的不断改善。通过实施惠民倍增计划,2017年,惠州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39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增长10%。与此同时,惠州还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博罗、龙门新入选全国文明县城;成功夺取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达9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实现惠州居民的幸福指数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关键抓手
突出“三个关键”彰显惠州使命担当
2018年春节期间,中海油惠州石化近1500名工人坚守岗位,保障数十个大型石化装置持续平稳运行。
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试车成功。加上正在准备试车的新增120万吨/年乙烯工程,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炼油、乙烯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200万吨、220万吨,总体规模将跃居全国首位,向世界级石化基地稳步迈进。目前,该园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金额占园区项目总投资的近90%。2017年,大亚湾区还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亚湾石化区入选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
数十公里外的仲恺高新区里,TCL集团投资129亿元的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将牵引千亿产业集群;在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正依托全球IT巨头思科等入驻项目,打造世界级数字化创新产业高地和世界级物联网产业基地。2017年,潼湖生态智慧区思科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等引领性项目动工建设,14家高端研发机构及平台落户,罗浮新城规划建设也在加快推进。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业态,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基带芯片设计厂商上海展讯正式落户惠州,投资约63亿元的信利4.5代AMOLED线建成投产,惠州产业更加完善,并向高端发展。
如果说惠州的石化产业是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从原料生产向产业链中下游延展的话,电子信息产业则主要通过借助既有产业基础,营造好环境、搭建大平台,从项目引进伊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中韩(惠州)产业园获国务院批复设立,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惠州开放格局再上新台阶。
产业发展具体路径不同,却又共同指向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
为将蓝图化为现实,围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个支撑”,惠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突出“三个关键”狠抓落实、提高效率。
惠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编制新一轮权责清单调整目录,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系统集成改革成为省试点,“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扎实推进。2017年,惠州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全省第一,政务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二。
2017年,惠州还在全省率先推广“首席服务官”制度,建立“1000名首席服务官+1000支服务队伍”的阵容,对1000宗重点项目实施“包干”精准服务。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在地块重新评估和证照办理时,原本耗时约需半年,在“首席服务官”协调下,依法依规的同时,办理时间缩至1个半月。
工业建设热火朝天,乡村里也是干劲十足。惠州抓好乡村振兴“关键一手”,全面推行“3+3+X”模式,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150个省市贫困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基本实现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通班车、通4G网络和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全覆盖。
2017年以来,惠州分别召开三次市委全会,推动惠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迈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走在前列为标准,推动惠州跨越发展,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惠州贡献。
展望未来
找准坐标开创大湾区发展新空间
筚路蓝缕30载,惠州城市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现代化的都市景观与千年古城的摇曳风姿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根据各大通信运营商的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到访惠州的人数超千万。快捷便利的交通设施、温暖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都成为惠州吸引巨大人流的城市优势。
“惠货全球行”走进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印度、墨西哥六国;中欧班列(朗华号)惠州专线,满载大宗电商产品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直通欧洲。借助“一带一路”,惠州的商品正在走向世界,惠州也逐渐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物流枢纽门户。
在千万级人流、直通亚欧现代物流、全球高质量项目带来资金流、技术流的背后,是站在新起点上的惠州雄心。
“三十而立”的惠州发展再出发,正在步入新的征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惠州有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以及连接粤东粤北和闽赣区域枢纽门户。
如今,惠州已经初步拥有世界级的产业和生态,未来,惠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与周边城市共同享有世界级的交通设施、市场空间、创新力量和优质人才。融入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这是古城惠州的发展新机遇,城市新使命。
从陆海格局上看,惠州北接河源而通江西、安徽等腹地,毗邻深圳临近港澳,滨南海而临东南亚,从基础设施上看,“3线9站”高铁布局独步全省,“千万级新干线机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从产业布局上看,TCL模组整机一体化、伯恩光学新基地、旭硝子二期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正加快建设,欣旺达二期、科达利等新能源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
背靠世界级城市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登上世界经济版图主舞台,意味着惠州将进一步在全球配置资源,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过去30年,惠州逐渐实现了从“追随者”到“赶超者”的华丽转身;站在“三十而立”的节点上,惠州正以高端化产业为依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支撑,大踏步向前迈进,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1+5”发展目标变为现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