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逐梦三十年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浙江工业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惠州逐梦三十年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1,223 发布时间:2018-03-01

  1988年,伴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惠州正式设地级市。

  从此,惠州的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30年峥嵘岁月,30年砥砺前行,惠州人民奏响了一曲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雄浑乐章:从“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到“惠民之州”,从实施“生态旺市”战略到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惠州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发展指数和幸福指数同步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并进,走出一条“五位一体”绿色跨越道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路子越走越宽。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绿色跨越的30年:GDP增长了170倍,人均GDP增长了76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298倍,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目前稳居全省第5位。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实干逐梦的3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2倍,城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巨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倍,美好生活让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惠州的发展变化充分证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基层实践中的强大活力和蓬勃生命力。

  一座城的定力

  咬定发展质量 迈向“五位一体”绿色跨越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回望过去30年,惠州的产业巨变使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

  这30年,从工业立市、生态旺市到“五位一体”绿色跨越,从“石化数码产业名城”“惠民之州”再到“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惠州每段征途都回响着蹄疾步稳的铿锵足音,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

  这30年,从“办实业、打基础”引进“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到大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从“外引内联、两头在外”“筑巢引凤、借船出海”到“内外并举”,再到打造“蓝色引擎”环大亚湾新区和“绿色引擎”潼湖生态智慧区两大战略平台,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惠州每次改变都记录着砥砺前行的不凡历程,干事创业,艰苦奋斗。

  这30年,从率先推进TCL“授权经营、增量奖股”,到率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介超市、社会信用体系等改革,惠州每承担一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都让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更优,敢为人先、勇立潮头。

  纵观30年历程不难发现,改革创新是惠州与生俱来的基因。这种敢啃硬骨头、开拓进取的特质,为这座城市绿色跨越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动能。当改革创新基因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激活的不仅是智造高地的产业活力,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

  这30年,惠州已从当年传统农业边陲地区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华丽转身”,“惠州智造”走向世界,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该市还力争到2020年建成万亿产业集群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业强市”之梦渐行渐近,发展质量和效益双双提升。

  这30年,惠州工业支柱从电子信息“一枝独秀”到电子、石化“两驾马车”齐头并进,再到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四大航母”为代表的“2+2+N”现代产业体系扬帆起航。“经济之纲”的扩容提质,正是惠州高质量的真实写照。

  这30年,惠州涌现数十个“全国第一”,如中国第一家光变油墨防伪技术企业、全球最大的激光头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全球最大的专业机芯生产基地、中国最大汽车电子装备企业、中国第一个汽车电子行业的国家专利金奖……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绿色跨越,是贯穿惠州30年的主线。

  30年栉风沐雨,30年春华秋实。2017年,惠州GDP达3830.58亿元,比1987年增长170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9.07亿元,比1987年增长298倍;人均GDP达8.02万元,比1987年增长76倍;三次产业结构从1987年的41.9∶26.8∶31.3调整为2017年的4.5∶54.8∶40.7……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惠州,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座城的蝶变

  海陆空大交通串起“一市六组团”

  28年前,伴随一声巨响,我国“搬山填海第一爆破”在惠州港深水码头成功实施,拉开惠州港建设大幕。去年,惠州港吞吐量达7211万吨,如今正加快迈向“亿吨大港”,并谋划与周边城市共建亚太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大宗货物集散地。

  这30年,惠州海陆空大交通发生“蝶变”,基础设施迎来巨变。

  从“公路时代”到“铁路时代”,再到“高铁时代”“航空时代”“城轨时代”……放眼今天的惠州,“两港三网”建设如火如荼,“高铁梦”“机场梦”等梦想相继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之下,借力建设“千万级新干线机场”+“3线9站”高铁布局+“亿吨级海港”,惠州已经从珠三角的神经末梢迈向珠三角辐射带动环珠三角的华南重要区域枢纽,将全面融入广州、深圳、香港特大城市“30分钟生活圈”。

  这30年,惠州加速城市扩容提质,由临湖、沿江向滨海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惠州坚定不移实施“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从“一城三组团”变身“一市六组团”,城市骨架大大拉开,市区建成区面积至2017年末达300平方公里,是1987年前的23倍。

  这30年,惠州在开放之中与世界快速接轨,承载越来越多的全球创新资源。

  惠州已与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3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了60多个项目。面对“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韩(惠州)产业园三大机遇,惠州开放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打开。在世界级城市群中厘定坐标,惠州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以及连接粤东粤北和闽赣区域枢纽门户。

  这30年,惠州这座古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年轻活力,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愈加彰显。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拥有2000多年建置史、1000多年建城史的惠州,先后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渐次打开的多层次开放新格局中越来越焕发现代化活力,吸引国内外越来越多高端人才来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一座城的初心

  惠民之州建设汇聚民生幸福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改善民生,正是惠州这座“惠民之州”一以贯之的做法。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同时,该市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和较高水平的惠民。

  这30年,惠州的民生投入越来越多了,民生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惠州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打造“民生财政”。2013年起,该市每年将市级新增财力的75%、县级新增财力的60%以上投入民生。“十二五”期间,惠州累计民生支出1088亿元,年均增长27.7%,努力把更多的财政增量转化为市民的生活质量。

  这30年,惠州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生活越来越美好了。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7年的1235元增长为2016年的3321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7年的639元增长为2016年的17602.5元,均增长了2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2.121∶1缩至2016年的1.887∶1,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去年,惠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1万元,如今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30年,惠州的生态福利越来越多了,逐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今,惠州所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和市区风景区均免费开放,人人共享绿色生态福祉。该市还获得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10多项与绿色生态相关的“国字号”荣誉,“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

  这30年,惠州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越来越高了。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中惠州高居榜首,这是惠州2012年以来第5次排全省第一。惠州还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摘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获评“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市”。

  逐梦卅载,不忘初心。惠州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城市建设史、民生改善史,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史诗中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笔精彩的惠州故事。

  三十而立,再创辉煌。迈进新阶段、站上新起点的惠州,梦想并没有止步,愿景与蓝图反而更加宏大。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声声号角中,在坚持新思想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新局面的道路上,惠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蓄势待“飞”。

  一个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更具综合实力的区域枢纽、更具绿色内涵的生态名城、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市、更具幸福认同的惠民之州,正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东部冉冉升起,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贡献惠州智慧和惠州力量。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网站咨询服务

020-8359187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