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市龙川县通衢、登云两镇交界处的大坪山地段,有一座总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首期已开发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虽然地处粤东的西北山区,但这个产业园的发展成绩却令人眼前一亮:入园企业71家,形成了电子产业、空气能产业、现代建筑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体系。2017年1—11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9.8亿元;深圳帮扶的龙川县58个贫困村通过入股产业园,每村每年增加6万元集体收入,解决贫困村集体收入少或无集体收入的困境;2011年—2016年,该产业转移园连续5年获评优秀园区,成为粤东的西北片区中首个在省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的产业园。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宝安对口帮扶龙川县的一个样本。
在我国深入实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广东省“振兴粤东西北”的战略部署下,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大力对河源市龙川县开展对口帮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本着“要输血,更要造血”的理念,宝安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把产业链积极向龙川延伸,把先进的理念和优质资源引入龙川,以“产业共建”“部门结对”的共振模式推动对口帮扶全面展开。在宝安区强有力的帮扶下,龙川县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园建设突飞猛进,产业共建成效显着。
2017年12月28日,宝安区委书记、区长姚任前往龙川县调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对口帮扶龙川工作。在当日召开的宝安区——龙川县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上,姚任表示,龙川是宝安的对口帮扶对象,更是宝安的“亲人”,宝安将会大力支持龙川依托背靠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空气能、建筑业等决策,同时继续加强两地干部交流、劳务合作和民生事业建设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完成扶贫任务,让龙川群众得到实惠,实现脱贫。
产业共建
点燃龙川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2017年4月,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在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工兴建,当年年底投入使用。项目投资20亿元,建设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带动1500人就业。中建二局是由宝安与龙川共同引进的,也是龙川首个“中”字头的世界500强企业。
为了更好地帮扶龙川经济社会发展,宝安以“产业共建”的共振模式推动对口帮扶全面展开,通过把优质的产业资源带入龙川,为龙川推介、招商搭建平台,带领龙川政府和企业“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为龙川带去了产业的火苗和思想的火种,提升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理念,点燃了产业发展氛围,让产业之火在龙川燎原。经统计,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内产业共建的项目占到总数76%。
宝安积极推动产业共建的“前店后厂”模式。总部位于宝安西乡的景旺电子是首家入驻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企业,入驻10年来,形成了总部、研发、销售在深圳,生产在龙川的“前店后厂”模式。宝安与龙川以这一模式为蓝本,全力推动龙川与珠三角形成同等水平的错位分工,推动龙川与宝安两地形成产业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利共赢的产业体系。
宝安帮助龙川企业“走出去”。积极组织22家龙川企业参加2016年宝博会、智博会,累计接待采购商14594批次,达成初步意向订购212单。2017年宝博会,龙川设置了300平方米的展区,共27家企业参展,累计接待采购商13681批次,达成初步意向订单111单,采购金额达600多万元。
宝安加大与龙川共同招商引资力度。2014年—2017年,宝安与龙川共同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16场,签约项目114个,意向投资金额达550.4亿元。宝安区经济促进局还提供办公场所,成立了宝安(龙川)产业拓展办公室,实现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的“零距离”。在双方努力下,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相继引进了中建二局等龙头企业及迈诺工业、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名格光电等知名企业,并围绕这些企业逐步形成了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
好项目引进来后,国家或省级的研发中心、检测机构也随之而来。据悉,迈诺工业的国家级4200吨预张拉力测试系统、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旗下的国家级的研发中心中国建筑电力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及正在申报国家级的产品原材料检测中心,都将随着项目的落户而进驻龙川,推动龙川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在宝安和龙川两地的推动下,迈诺工业、中建二局、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等24家单位还联合组建了广东省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拟在龙川共同投资100亿元打造广东省现代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推进龙川现代建筑工业化到2020年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
引入理念
引导龙川形成政府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体系
2016年9月,龙川县政府印发了《加快提升企业质量效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了“对入驻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宝龙工业区等园区的优质项目按厂房、宿舍、办公楼建筑面积1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举措,扶持资金的来源则包括县财政资金、宝安对口帮扶资金、社会资金等。
宝安对口帮扶龙川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龙川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很多企业,但因为各种原因较难落地。另一方面,宝安的帮扶资金较为有限,即使全部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这种情形下,宝安对口帮扶龙川指挥部结合深圳扶持企业的创新举措,向龙川县建议,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和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尽快落地投产、扩产,用有限的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奖励资金虽然有限,但对企业是无形资产,企业可以感受到政府的关心,从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并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其中。”上述负责人说。
理念变革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开端。对口帮扶龙川以来,宝安结合三十多年发展和转型的经验,借鉴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把最前沿的地区发展和产业成长理念输送到龙川,让龙川不仅在建设面貌上大大改进,更从“思想”开始焕然一新。据了解,《办法》出台后,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2017年1—11月,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率是19.4%。
与此同时,一个更为宏大的发展计划也正在由宝安延伸到龙川。宝安区提出,借助宝安产业基础雄厚,高端制造业发达的优势,积极推进两地产业平台共建,按照“三生融合、三城联动”的总体合作思路,宝安龙川共同建设产业拓展城,以“总部+厂区”的模式发展龙川产业。同时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宝安区、珠三角地区在科技、资本、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将龙川打造成为集产、学、研和生产制造于一体的高端发展平台。
精准扶贫
“授之以渔”实现贫困村良性产业循环
走进龙川县通衢镇梅东村,老远就能听到一阵“嘎嘎嘎”的叫声,成群结队的麻鸭在村子里来来往往,村里的池塘更是麻鸭们的“聚集地”,它们在那里拍着翅膀,欢乐嬉戏。
梅东村的麻鸭养殖基地是宝安2017年“双精准”扶贫工作项目之一—腊鸭是宝安一道驰名小吃,宝安聚集了一批腊鸭生产企业。结合这一特色产业,宝安帮助梅东培育麻鸭养殖产业,再由腊鸭企业过去收购,由此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该项目初步估算可以给每个贫困户带来每年2500元的增收,”宝安区精准扶贫派驻梅东村工作队队长吴文缘表示。更重要的是,麻鸭养殖产业化后,可以实现自身“造血”,“未来这个产业可以持续为村民创利。”
在深圳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安排中,宝安区负责帮扶龙川县13个镇33个相对贫困村。为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任务安排,宝安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5人的驻县工作组,派出33名驻村工作队长,上下一盘棋共同推进宝安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根据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宝安采取了“八个一批”的举措促脱贫:政策兜底一批、教育扶持一批、医疗救助一批、住房改造一批、技能培训一批、转移就业一批、产业扶持一批、实施“短、平、快项目”快速脱贫一批。
值得一提的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宝安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努力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造血”。
在宝安区的支持下,龙川33个贫困村每条村拿出50万共1650万元入股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确保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还强力助推了龙川县工业园区的扩能增效。
宝安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采取“农户+基地,农户+企业”等形式,发展猪、牛、羊、兔、鱼等养殖业,扶持油茶、药材、红心柚、奇异果、百香果、紫玉淮山、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多措并举扶持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以上特色优势种养业或从事农产品加工、服务及其他产业,提升贫困户收入。
在扶持特色产业时,宝安也不忘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建设和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完成农田“三面光”水渠37.9公里,陂头50个;完成村道建设118.64公里;建成小型桥梁16座;完成饮水安全工程项目33宗;完成路灯建设项目3938盏;设置垃圾站(桶)点900处;完成村委会建设项目18个,完成村卫生站建设项目17个、文体休闲活动场所36个。
截至目前,宝安区精准扶贫已完成帮扶项目522个,2016年实现脱贫972户2118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群众满意度达100%。在2016年度省、市、县组织的考核中,33个帮扶单位的考核成绩均为优秀等次。2017年计划脱贫622户2499人,目标已全部完成。
撰文 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