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的“新兴”之路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浙江工业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产业兴旺的“新兴”之路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1,412 发布时间:2017-12-28

新兴县以全域旅游为核心,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新兴县供图

新兴县以国恩寺所在的六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新兴禅意生态名城。新兴县供图

簕竹镇现代家庭农场养鸡实现“笼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马发洲 摄

    今年11月,《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在北京发布。在全国近2000个县域经济单元中,云浮市新兴县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县域经济400强竞争力榜单。荣誉的背后,是新兴县三产融合的探索。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近年来,新兴县从农业出发,在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以小镇建设、全域旅游、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探路“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城乡统筹”。

    一条“新兴之路”,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新兴县的GDP就达到243亿元,比2012年增长50.8%;“经济振兴指数”在粤东西北74个县(市、区)中多次排名第一。

    三产融合

    促进一产“接二连三”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提起养殖场,浮现眼前的往往是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然而走进簕竹镇的现代化家庭农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龚国英是簕竹镇的一名农户,也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农户。今年7月,在温氏股份技术员的指导下,龚国英一家开建密封式、大跨度、钢架式的养鸡场,采用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自动温控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今年10月,第一个养鸡棚建成,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第二个。

    “这个家庭农场采用‘笼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养’,大大提高了出栏量。”温氏股份技术员介绍,这个家庭农场建设资金由公司垫付了七成,剩下才由农户负担,缓解了传统养殖户转型的压力。

    眼下,首批“笼养”的3.3万只鸡就要出栏了。龚国英笑着说,“如果按以前的传统养殖法,什么事都要自己干。现在可轻松了,可以自动喂料,鸡粪也由自动传送带运到粪便池,大大节省了人力。”

    据介绍,龚国英的家庭农场全部建成后,一批可以养6万只鸡,一年可养4.5批。“鸡不用自己销售,全部由温氏股份回收,一只鸡按2块钱毛利计算,一年收入超过50万元。”龚国英笑着告诉记者。

    近年来,这种现代家庭农场相继兴起,成为新兴县打造现代农牧小镇的重大平台。以温氏集团为龙头带动,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新兴三产均衡,各有龙头带动。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24∶43∶33。一产当中有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温氏不单养猪养鸡做到全国第一,在亚洲也是赫赫有名。温氏的三产融合发展,是从一产到二产,再到三产。通过温氏的带动,形成了多类型的产业带动。

    在一般经济发展规律中,是第二产业带动,新兴县却是一产带动二产,二产带动三产,三产当中也渗透一产和二产。在这个“接二连三”过程中,新兴逐步形成三产交叉融合、互促互融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也留住了人才。作为龙头的温氏集团从最初养殖,向上游的饲料、生物制药、农牧机械等发展,向下游的屠宰、食品加工销售、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产业延伸。在第二产业中,不锈钢龙头凌丰、万事泰,不仅在欧美收购品牌、在海外投资开厂,还向房地产业进军,实现二产到三产的延伸。作为三产龙头企业的翔顺集团,现在也从事不锈钢餐厨具生产。同时,从事茶叶种植,发展起广东十大名茶——象窝茶。

    此外,新兴是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和圆寂地。受禅宗文化浸染的新兴人,始终坚持“融生、融合”“共荣、共享”的原则,人们发了财要回馈桑梓,企业发了财要回馈社会,形成一种融生共享的模式。

    以温氏为代表的企业与新兴县就是一个“县企一体”的发展模式:企帮县,县助企,两者融生共助。当地政府打好“温氏牌”,向温氏招商。温氏赚钱后,回馈地方。譬如,由温氏股份董事梁焕珍女士和温氏股份共同出资设立的北英慈善基金会,累计捐赠资金超过1亿元。

    三个小镇

    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

    刚从火龙果园里劳动回来的张银婵今年50岁,是六祖镇三坪村的村民。观光休闲农业的兴起,带给她一份新的工作。张银婵不再种稻谷,而是成为一名“职业农民”,每个月能拿到2400元左右的工资。

    “一天工作8小时,加班有补助。”对于这份收入,张银婵表示满意。“以前种水稻。一年两季,每季收成稻谷按700斤计算,除去化肥、种子等费用,一亩地也就挣1000多元。如今比以前强太多了。”

    新兴县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里。禅宗文化在新兴传承不息,并逐渐衍生禅茶、禅耕等农业文化内涵。通过六祖文化节和青梅文化旅游节,导入休闲、旅游和养生等功能的观光休闲农业,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相交织。

    这是新兴打造六祖小镇的一个缩影。今年初,特色小镇建设首次被写入新兴县委全会报告。结合自身优势,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理念,新兴县提出建设未来小镇、六祖小镇、农牧小镇。

    其中,未来小镇位于新城镇,计划以温氏总部为核心,打造成新兴城区扩容提质的主战场,发展科技、金融、教育产业。以国恩寺所在的六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成新兴禅意生态名城建设的名片;农牧小镇以现代农牧产业转型为核心,打造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以全域旅游为切入点,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六祖文化,是新兴在广东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名片。新兴以六祖文化为龙头,打造禅意旅游线路,形成禅意旅游品牌。从县城的惠能纪念堂出发,沿着六祖大道前行,途经香灯岗、白鹿台,直达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一路上风光旖旎,龙山景区集成河一河两岸的芦溪芳甸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禅意,瀑布水景与两岸的栈道相映成趣。

    另外一条全域旅游品牌,串联起金台寺—象窝禅茶—天露山—金水台—狮子腰—藏佛坑等旅游资源,途经新城镇、太平镇、里洞镇、水台镇、簕竹镇、六祖镇,改变了旅游资源条块分割、过于零散的局面,形成“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发展局面。

    龚国英所在的簕竹镇也是中国市值最大的农业上市公司温氏股份起源、创立及发展的地方。如今,从簕竹镇起步的温氏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肉鸡繁育和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畜牧业的领军者。

    尽管温氏股份总部已迁出簕竹,但龙头企业领军乡村振兴的秘诀却被保留了下来。今年初,新兴县委旗帜鲜明地把簕竹镇定位为现代农牧小镇。从这个角度出发,簕竹镇把“产业兴旺”放在第一位,依托温氏股份,推动“公司+现代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养殖模式。

    簕竹镇党委书记邓均效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簕竹打造以“幸福宜居一轴”“秀丽生态两岸”和“特色农牧廊道”为特色的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和现代农牧小镇。

    三张好牌

    放大产业“乘法效应”

    “通过升级改造,我们计划打造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种养养殖场。”走进温氏新旺羊业公司簕竹种羊场,迎面而来的羊场相关负责人崔博士自豪地说,簕竹种羊场去年刚投产,总投资2700万元,设计饲养种羊4800只,存栏共12000只,年上市肉羊2万只。

    簕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推广现代养殖业,簕竹镇还通过引进温氏股份上下游产业项目重点发展“农”字头工业,大力扶持温氏学院带头的现代农牧培训,产业链实现“接二连三”。目前,全镇共有温氏产业项目10多个,年产值达30多亿元,年创税收近1亿元。

    同时,现代化家庭农场的兴起,实现了“产业兴旺”,折射出农企融合带来的“乘法效应”。一方面延长养殖产业链,温氏股份提供猪苗、鸡苗、疫苗、饲料、农牧机械设备生产服务、环保设备生产服务、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维护等,转型成为农业综合服务提供商。

    另一方面,管理、信息、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养殖业,起到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作用;同时,依靠养殖流程、信息化改造,使得养殖效率大幅提升,实现1+1+1>3的几何级增长,而且让农户真正得利。

    更为关键的是,按照生态环保的要求,养猪、养鸡不再产生粪便和尿液污染,有力地改变了农业污染大、效益低的传统刻板印象。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教授邓大才认为,新兴县走出来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把农业作为财富,这是很少有地方做到的。新兴县的特点是企业主位,通过“公司+家庭农场”,把生产车间与农户融合在一起,把生产车间前移到了农户,实现主体的共生。

    产业如何兴旺?新兴县打好温氏牌、六祖牌、园区牌“三张牌”,其实还是指向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温氏从属于第一产业的畜牧业起家,产业链延伸到农业机械制造;园区方面正是工业园区、信息产业基地等几大产业集聚区;六祖牌则是打造以六祖文化为支撑的旅游服务业等各种产业业态。三张牌,与三产融合的原旨不谋而合。

    近年来,围绕特色产业链延伸,新兴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前后延伸融合发展态势。新兴县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和龙头企业。

    现今形成生物制药、畜禽养殖与加工、粮食生产与粮油加工、茶叶种植与禅茶加工、畜禽养殖与副产品综合利用、畜牧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称号。

    目前,该县拥有各类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5家。其中,超过5000万元的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超过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6家,超过百亿元的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该县龙头企业涉及种植、畜牧、水产及农产品加工等多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记者观察

    产业兴旺,该向新兴学什么?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人口外出、产业空虚、农村落败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

    这些问题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这种现象颇为明显。欲求乡村振兴,则必寻其问题根源。一个村庄的衰落基于各种因素,如交通不便、缺乏产业等,归纳起来就是资源贫乏。老百姓为了追求更好生活,不得不“人往高处走”。

    记者认为,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环境下,乡村凋敝的主导因素必然是产业凋敝。“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因此,要振兴乡村,必然要先振兴产业,方能留住人。

    在乡村振兴中,新兴县抓住了产业这一关键,扩大、创新和深化农村三产融合的范畴,提出了在县域层面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并出台了方案,描绘起三产融合的“路线图”。市场有效,政府也有为。

    回顾新兴近几年实践可以发现,政府担当起引导重任,做好顶层设计,在创新产业融合方式、培养产业融合主体等方面合理规划。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好“温氏牌”。新兴县改变了过去“公司+农户”的农企合作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补助等方式,引导企业建立了“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这是一种共生共享、互利共赢的模式,农民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企业以先进的技术与发达的市场为农民提供保障,成为农民“销售的平台”。

    只要农户主动发展现代家庭农场,还可以享受免息贷款等资金帮扶。另外,政府引导温氏股份建设现代农牧装备产业园,希望通过政府规划、温氏建设这种模式,打造中国最大的现代畜牧经济集聚区。

    温氏牌、六祖牌、园区牌“三张牌”,是三产交叉融合、互促互融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农村产业的发展会吸引人才回流,还会提升当地的文化水平,这些因素又将反作用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发挥服务作用,推动各产业创新发展,建设了创新服务中心,打造技术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训、产业孵化、质量检测、电子商务、大数据、品牌建设、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县域创业创新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网站咨询服务

020-8359187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