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创新创业券,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45名各类引进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振兴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推动科技创新体制建设,搭建各类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本”向“资本”转变,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力和新活力。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从成立公司到网站搭建再到平台推广,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花钱。有了创新创业券,一个普通的项目至少可以少花1万元左右。”梅州艺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陈科明深有体会。不久前,该公司被确定为梅州市市级创新创业券合作服务机构。
今年初,市中小企业局开始向全市中小微企业发放创新创业券,以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创新投入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企业可以使用该券向政府认定的服务机构购买相应服务。
这一张小小的创新创业券,只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化政策激励引导,为企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实例之一。我市还在多个层面对创新创业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有6家机构进行了孵化器登记,12家机构进行了众创空间登记。其中,有5家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试点。今年上半年,嘉应学院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为创新创业生态增加了关键一环。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我市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借力梅州籍院士(大学校长)的科研成果和资源优势,促成全国首个院士创新创业驿站落户梅州,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诊把脉”。
目前,饶芳权院士团队与广东鸿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廖万清院士与嘉应学院医学院、汪懋华院士与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孙大文院士与分子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达成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协议,重点围绕发展战略规划、技术项目对接、人才培养等开展深入合作。
除了问计院士,市委市政府2012年制定出台了《梅州市引进高素质人才千人计划实施办法》,在高素质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市共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副高职称以上的各类人才1415人;共有28个人才项目和176名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博士后入选省“扬帆计划”,获得扶持资金4500多万元。此外,我市目前已有42名科技人才进入省级专家库。2016年度梅州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评分分值为71.5分,居粤东西北第6位。
科技创新良性循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2年,我市专利申请量1145件,专利授权量915件。此后数年间,这两个数值均高速增长,至2015年分别达到3133件和2985件,年均增幅高达近四成,高出全省同期年均增幅约两成。2012年,我市共有省级专业镇35个,至目前已增至45个,年均增加2个。据统计,2015年全市省级专业镇特色产业产值占比当年全市GDP比重超过27%。紫晶存储、富源科技、固特超声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研究载体,正源源不断地将“知本”转变成“资本”,并利用“资本”进一步促进“知本”的成果转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