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广东已经发展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符合广东实际。对于汕头来说,这也意味着全新的机遇。
在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看来,这是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升级版”,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包括汕头在内的粤东西北地区带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
去年以来,汕头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向好,实现信心回归、潮商回归、形象回归、特区精神和特区效率回归。曾经落后的汕头,如今正奋力追赶。
当前的“起势”,就是未来发展的“胜势”。汕头应如何抓住“起势”缩短与珠三角的距离,走在全省新一轮发展的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 沈丛升
“比学赶超”成为汕头加快发展新常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汕头发展速度曾经远远落后。近段时间以来,汕头奋力追赶。
这样一组数据可以显示汕头加快发展的现状:2017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7.2%,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实现开门红。
陈良贤在汕头市委传达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会上提到,正所谓“有为才能有位”,只有发展才能破解历史问题,而且要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攻坚克难,汕头的振兴发展才有希望。
在这个形势下,汕头更是以先进城市为目标,多个部门在近一段都派出专门的人员赶赴厦门等城市调研学习,对标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全面对标厦门等先进城市。
可以说,“比学赶超”正在成为汕头加快发展的新常态,上下拧成一股绳,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集中力量补短板,不断优化环境、再造优势、转换动能、提升功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势头。
如何立足现实、正视短板?在近日召开的汕头市传达贯彻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会上便对汕头如何振兴发展给出了答案。
会议提出,汕头要全力推进“创文强管”和“作风建设年”,牢牢抓住“创文强管”这个总抓手和“作风建设年”这个总推手,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与此同时,汕头将按照省党代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围绕“补短板、促发展”的思路,提升汕头市生产力整体水平,包括降低企业营商成本,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铁时代汕头将融入全省2小时经济圈
实现全省一体化发展格局,交通一体化是重中之重。
曾经长期工作在交通建设一线的省党代表、濠江区委书记吴文兵是汕头交通大会战成果的见证者之一,他在公开媒体表示:“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三大抓手’,特别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汕头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汕头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2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随着揭惠、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建成后,汕头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超过230公里,密度高于珠三角目前水平。”
此次省党代会也迎来一个利好消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时速350公里广汕沿海高铁延伸到汕头并连接福建漳州,汕头将迎来全新的高铁时代。
记者从汕头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围绕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汕头正纵深推进“一线一疏一高”铁路建设,即一条联络线、一条疏港铁路,一条350高铁,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全市铁路骨架网络建设,使汕头境内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5.3公里。
像汕头火车站至汕头港广澳港区的疏港铁路工程,估算总投资约34.6亿元,计划今年底启动建设,2021年建成通车。广州至汕尾延伸至汕头的350高速铁路,全线拟设汕尾、陆丰南、南塘、惠来、潮南、汕头南、汕头北站、汕头站,计划2021年建成。目前省发改委已将项目纳入《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国家铁总已于今年4月份完成了漳州至汕尾铁路项目勘察设计一次性总体招标工作。
350高铁的开通,意味着汕头即将融入全省2小时经济圈、生活圈。
近日,汕头市发改局就主办了一场专家论坛,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就“汕头如何迎接高铁时代到来”进行研究论证。
中科院创新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提到,高铁经济带来了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才的流动。他告诉记者,“随着人才的流动,相应的技术、资金、项目的布局就来了。在高铁时代更要进行人才引进和创新驱动,为人才提供创新制度。依托港口作为对外窗口,基于现有体系下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应如何借助高铁开通促进产业发展这个问题,樊杰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议政府学习自贸区的形式,列出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不要过多对市场进行干预,同时对相关希望发展的产业进行鼓励和引导,方能发展出符合当地特色产业。
营造“好环境”引来“金凤凰”
要缩短和珠三角地区的差距,汕头还需在营商环境上再下功夫。正如陈良贤在会上提到,汕头发展关键在环境,环境好了就自然有金凤凰飞进来。
所谓“环境”包括城市环境,自去年开始进行“创文强管”以来,该市共出动人力357.2万人次,拆除违章建筑约33.3万处,城市环境迅速改观,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原来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马路。小公园“修旧如旧”,逐渐成为潮汕人的精神家园。新修建的公园像西堤公园、杏花公园等都成为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创文一直在路上。据了解,汕头将按照建试点、抓示范、大推广、全覆盖的思路,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推进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创,各区元旦前要建成3个以上公园。
所谓“环境”也包括了政务服务环境。
汕头市工业用地平均地价高,“五险”最低基数普遍高于珠三角地区,在工业用地成本、用工成本没有优势,会导致难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规上市”。因此,汕头提出要拿出实招、硬招,把过高的用地成本和用工成本降下来,持续开展“三集中”活动,深入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让汕头的企业不输在起跑线上。
当企业的“吉祥三保”,用汕头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汕头的政务服务已经进入了3.0时代。”
当前,汕头在全市开展以“崇德尚法、为民担当、创新实干”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开展“六大专项活动”、完善“六大治本制度”,坚持奖惩并举、破立结合、标本兼治。陈良贤说,“创文强管”是总抓手,“作风建设年”是总推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所谓“环境”还包括了绿色生态环境,在当前练江流域整治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汕头根据省党代会报告对练江整治的要求,将加速推进练江流域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学习借鉴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经验做法,将练江整治跟水利建设、水体修复、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早日让练江流域的百姓感受到整治的新成效。
全力推进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率先建立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是省委吸收代表意见建议,在报告修改稿中加上的内容。
省政府参事陈鸿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提到,开放发展是整个潮汕地区的安身立命之本,汕头要在广东省构筑开放性经济体制方面作出自己的探索,如建设以华侨试验区、金平国家高新区、临港经济区为依托的“三大平台”都体现着“开放合作、双向开放、双赢”的共享成果。陈鸿宇认为,汕头既要对外开放引进华侨华人资源,也要对内开放,把珠江三角洲等超大型城市创新资源引进,合作共赢才有汕头发展未来。
“一带一路”也为汕头对外发展带来新机遇。据汕头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汕头市协议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累计169家,协议投资总额27.98亿美元,现有30多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宜华木业、奥飞动漫等民营上市公司,都在对外投资中异军突起。
对此,陈良贤也在会上说到,要全力推进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健全“引进来、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他指出,海外行业协会商会和华侨华人力量不容小觑,在对外开放中,汕头需要创新引侨聚侨机制,推动跨境投资、贸易合作、文化交流,建设国家通侨联侨重要枢纽,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