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1月23日,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动工;此前,赣深铁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等进入全面施工……
南粤大地上,新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广东以重大项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正跃然成型。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170个,年度计划投资6500亿元,其中1—10月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8.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广东重大项目现场,对话项目负责人和一线建设者发现,广东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机制创新为支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发展机遇,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广东贡献。
大项目展现大风范
“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加快形成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迈向更加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从更高的视野统筹布局。
今年10月底,广东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正式成立,吹响了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冲锋号。这也标志着广东的项目建设管理从“串联”向“并联”转变,设立6个领域、10个重大项目专项指挥部,标志着广东正式构建起跨部门、跨区域、全局性的协调指挥机制。
在统一部署下,如今的广东各地,掀起全面推进大项目建设的澎湃春潮,搭建起“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强健骨架。
珠三角地区,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这里的大项目建设正以改天换日的气魄,书写高质量发展壮丽篇章。
珠江口北端,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正加速建设,新一代物联网感知、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汇聚成港口建设“广州方案”。西岸,中山马鞍岛上高高耸立的作业承台上正有序施工,深中通道将为珠江两岸制造业要素流动开辟“新通道”。东岸,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扩建工程,13.23平方公里的规划空间正在上演平均填海厚度8.5米的“沧海桑田”奇迹。
沿海经济带,作为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这里正吸引产业、交通等大项目密集扎堆,重塑广东产业经济版图。
站在揭阳市惠来县海边远望,2239米的防波堤将天与海阙然分开。数百米外的炼油厂区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工程管理部主任崔峥嵘介绍,整个项目41套装置用地面积大约963公顷,相当于130个足球场。
如今,一个世界级石化产业带正在广东沿海串珠成链。在湛江,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已经动工;在惠州大亚湾,中海油炼化二期正在加足马力提高产能;在茂名,这里的国内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厂和首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正在提质增效……
北部生态发展区,作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正通过对接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优质资源,正为广东发展增添后劲。
力争2021年首期开园的清远长隆项目,将在周边聚集起以其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产业;在梅州,广梅产业园人才公寓项目、好心情梅州研发生产项目等一批好项目动工建设。
伴随着全省各地新一轮大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广东加快形成。
大项目贯彻新理念
补短板利长远,助力高质量发展
面对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表现稳健,大手笔投资支撑作用凸显。1—10月,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连续1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创新驱动先行,重大项目成为科技创新的火车头。
地处广东沿海经济带东翼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正是广东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大项目建设的缩影:采用代表重质原油加工和生产清洁燃料先进水平的全加氢工艺流程,智能工厂建设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智能仪表,智能视频监控、智能终端、人员安全定位,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同时建设的还有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重要科学平台与大科学装置,位于清远市清城区的省职业教育城,以及涵盖遍布各城市的科研创新平台,共同支撑起广东科技创新的“大厦”。
区域协调提速,重大项目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要素高效流动。
10月11日,梅汕铁路通车,“世界客都”梅州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时速350公里广湛铁路开工建设,广州到湛江中心城区的距离将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广汕高铁、赣深高铁、汕汕铁路等项目加速推进建设……根据规划,广东5年内有望实现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
追求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助力打赢污染攻坚战。
预计到2020年6月底前,汕头市将实现练江流域自然村“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全覆盖。加上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的陆续建设投用,练江水质正在稳步提升。2019年10月,练江海门湾桥闸断面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月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持续扩大开放,重大项目为广东走向世界提供大平台。
广州南端入海口的龙穴岛,数十台巨大桥吊沿海岸线阵列,宽阔码头堆满各色集装箱。2021年四期项目建成后,广州港南沙港区每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超1800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的出海大通道。
共建共治共享,重大项目满足百姓美好生活向往。
广东绿道与南粤古驿道的建设成效初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推进,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工程总体方案编制,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动工建设,将为周边百姓提供中医理疗养生养老等优质服务……今年前10个月,全省民生保障工程完成投资642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一批批重大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用,都是广东不断实现发展质量提升的真实写照,更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劲动力。
大项目开启大未来
抢抓科技革命机遇,为民族复兴作出广东贡献
当前,南粤大地密集动工的重大项目,正化身强劲引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之时,承载着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重大使命,助力广东经济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大项目不仅意味着大手笔的投资,更预示着高密度的科技攻关、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而这背后则是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人才、技术向广东集聚。
——面向未来,重大项目凸显广东自主创新、敢于攻坚的勇气担当。
数据显示,已建成通车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并在多个领域创下“全球之最”。相似的场景正在多个大项目现场集中呈现:
深中通道正在建设的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开世界先例,主塔270米的伶仃洋跨海大桥全球最高;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则是世界上输水压力最大、盾构隧洞最长的调水工程;而赣深铁路剑潭东江特大桥,将成为全国最长、跨度最宽的四线高速铁路矮塔斜拉桥……
——面向未来,重大项目蕴含着广东效率提升、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
从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到中科炼化项目,从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到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从阳江风电装备智造集群到揭阳海上风电项目……
如果说基础设施大项目加速建设,正不断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喜讯频传的百亿美元级的产业项目,则直接引领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推动“发展势能”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面向未来,重大项目吹响了广东推动民族复兴的响亮号角。
当前,建设“百年工程”,已成为大项目决策层、设计师、建设者的共识。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走访中,有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项目没有选择施工难度较低的明渠输水方式,而是全线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在纵深40—60米的地下建造,也由此带来诸多世界级难题。
为何要舍易求难?“建设‘百年工程’,不仅要考虑工程质量,更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代茂表示。
见微而知着,重大项目之“大”,不仅在于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更在蕴含其中的“大格局”:为制造强省夯实产业根基,助力广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记者 王彪 李凤祥 唐子湉 统筹:吴哲 袁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