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主导产品技术达到全国和国际先进水平、七成企业靠自主研发获得主导产品技术、六成企业近一年内有产品创新、七成企业正在开展技术升级谋求新发展……近期,南方日报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开展“实体经济十条”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调研发现,广东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技术实力强、创新活力足。
营商环境政策“组合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创新赋能。据南方日报“实体经济十条”评估调研统计,73%的广东企业认为“实体经济十条”有实效,约40%的企业认为效果良好、突出。
70%规上企业靠自主研发获得主要技术
“实体经济十条”第三方评估调研中,根据1380家受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评结果,63%的主导产品技术水平居全国和国际先进水平,超过70%的企业正在开展技术升级谋求新发展。其中,主导产品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占比为53.86%,居国际先进水平占比为9.02%。
“打开国际市场,我们不靠低价,而是靠技术创新。”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柳瑞春透露,该公司耗时13年研发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器可在半小时内检测PM2.5污染源,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创下国产质谱仪销售的最高价。
广东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导性不断增强。南方评估调研数据显示,70%的受访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主导产品技术。
“在机器人集成应用领域,一些广东企业已经走在技术创新前沿。”广州瑞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认为。目前,瑞松科技已牵头成立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助力广东“制造变智造”。
此外,南方评估调研还发现,45%的受访企业通过升级设备和技术服务获得主导产品技术。近一年内,64%的受访企业有产品创新,68%的企业有工艺、设备、运营模式等流程创新。
民企创新活力增强,有力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今年1—4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937.8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95.93亿元,增长8.6%,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3.2%。
“改革开放40多年,广东民营企业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以后还要继续走下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评价。
40%企业认为“实体经济十条”效果良好
民营企业活力强,则广东实体经济发展稳。针对近年实体经济新形势和民营企业新需求,广东打出政策“组合拳”。
作为“重拳”之一,“实体经济十条”落实效果逐步显现,民营企业真真切切减了负。据统计,从2017年8月广东“实体经济十条”实施到2019年一季度,已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约1746亿元。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透露,截至2019年3月末,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
据南方日报对2.5万家粤企调研统计,知悉“实体经济十条”的企业中有53%曾内部研究过“实体经济十条”。
企业获得感较好,73%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十条”对帮助企业发展有效果,约40%的企业认为效果良好、突出。
“实体经济十条”中,2.5万家受访企业反馈受益率较高的政策前三名依次为“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社会保险成本”和“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政府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点。省税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广东新增减税672.7亿元,制造业减税居各行业首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仅2018年,“实体经济十条”就为企业减负897亿元,其中降低社保成本312.9亿元、降低用电成本216.1亿元,两项占减负总额的59%。
值得注意的是,规上工业企业对“实体经济十条”满意度更高。1380家受访规上企业认为,实施效果较好的政策前三名依次为“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和“降低企业社会保险成本”,满意度分别达74%、49%和45%。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陈晓 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