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三地连成一体。从港珠澳大桥到广深港高铁,再到穿行珠江西岸的广珠城轨,一条全新的超级环线,将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串珠成链。
南方日报记者28日从珠海公路口岸出发,沿着这条超级环线实地走访发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大湾区各城市的人才、技术、资本加速流动。
开启区域发展新格局
记者从珠海公路口岸出发,跨越港珠澳大桥,40分钟抵达香港口岸。
香港西九龙站,人头攒动。70对广深港高铁动车组每天往返于粤港两地。从这里出发,列车一路风驰电掣,最快只需要47分钟便可以抵达广州南站。
平均每天近60万人进出广州南站。在这里,京广、贵广、南广、广深港、广珠城际“五龙交会”。记者搭乘广珠城轨,49分钟后到达珠海北站。
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环线拼上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沿着这一环线,沿途超过15个站点,连接起港澳两大特别行政区,串联起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将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纳入其中。
沿着环线,穿行于大湾区各城市间,这背后折射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带来的新动能。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超10万亿元的庞大体量。
从太空鸟瞰,在这条环线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连成一片庞大的湾区城市群落,成为灯火最为璀璨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其中,广州、深圳经济总量迈过两万亿元关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佛山、东莞拥有强大的制造实力,珠海是珠江西岸装备制造的龙头城市。
随着全球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互联互通决定着区域的发展未来。
沿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超级环线,大湾区重点城市从互邻走向互通,一幅超级版图在广东大地上徐徐展开——广深港高铁长途可直达汕头等14个城市,依靠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快速连接湛江。
在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逐步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从湾区环线向更大的范围辐射,从珠三角核心区向汕头、湛江两大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极延伸,衍生出更大、更广、更多元的经济“范围”。
广东正在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快速成形的湾区新环线,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安上新的强劲引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表示,以大桥、高铁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撑起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从多点开花到圈层叠加
“期盼这一天太久了!”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满脸兴奋地说。作为广东第一家由香港、澳门、内地建设专业人士联营的设计顾问机构,华众联创上月落户珠海。在闫澍看来,港珠澳大桥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支点”。
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的教授们仅用了35分钟就到达了广州南沙的庆盛站。
两大超级工程构成的大湾区新环线,画出一个高质量发展之环,高校、人才、企业等多个发展圈层在这里相互叠加,让散落在大湾区各个创新园区的发展要素迸发出集聚的力量。
在高校圈层,创新的动能在连接中被不断激发。
从香港、澳门到广州、深圳、珠海,一大批重点高校通过环线连接起来。
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摆放着多艘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无人船。“我们的产品最初就是在香港的大学校园诞生,几乎同一时间,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珠海成为我们的新起点,从这里,云洲智能驶向全球无人船市场的‘蓝海’。”公司董事长张云飞说。
在人才圈层,怀揣创新梦想的人才加速沿着环线流动。
香港创业团队、凝方绿能公司创始人林恒一每天往返香港与深圳前海之间。一开始创业,林恒一就考虑打通深港两地优势资源。他把企业的科研板块放在前海,基础技术和目标市场则在香港。
伴随着大湾区环线的成形,像林恒一这样奔走于大湾区各城市间创新创业的人才越来越多。
在企业圈层,一大批扎根大湾区的企业沿着环线快速崛起。
20家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登顶世界500强,彰显大湾区经济巨大能量。腾讯将微信总部放在广州琶洲,华为移动终端总部落子东莞松山湖……创新巨头在大湾区城市间跨城布局,成为新的趋势。
大湾区环线打通,空间距离急速缩小,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加速向湾区新环线区域布局聚拢,激发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创新能力对比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湾区创新产出总量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已经具备国际一流领先湾区的基础条件”。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随着交通设施建设和各项大湾区融合政策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将大大提速,大湾区有望迎来创新创业高潮。
从先行城市群到世界级湾区
1978年,香港商人张子弥来到东莞虎门,几番考察后,投资兴办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
40年后,在东莞松山湖,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衔打造的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园区建成后,将容纳100多个创业团队进驻。
“几年后,这里将诞生一批世界级的技术型企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李泽湘说。
从太平手袋厂到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园,改革开放的新传奇已经开启。香港贸发局助理总裁梁国浩说,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东莞将借助香港的高新技术加快转型,香港把现代服务业带到东莞,把“东莞制造”带向海外。
改革开放再出发之路向前延伸。在由“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构成的超级环线上,矗立着一座座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从深圳、珠海的特区发展道路,到“广东四小虎”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敢为人先的锐气、大胆改革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这些环线城市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港珠澳大桥到广深港高铁,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澎湃激情和发展热情正在广东大地上奔涌。
“改革开放给了我们的机会,让我们撸起袖子可以干出事来。”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感慨,只有开放,才能改变。他正在谋划打造更开放的智能车生态系统。
深圳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带领村民,探索从房东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我的梦想是通过科技创新,带着村民敲钟上市。我们要传承改革基因,走出一条新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将为广东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相关
6小时体验
超级环线的
“大湾区速度”
10月28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沿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铁路”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环线走访,以珠海为起点,6个小时穿越大湾区7座城市,实地感受互联互通的“大湾区速度”。
从9时20分开始,南方日报3名记者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出发,到15时44分,抵达城轨珠海站。大湾区环线走访同步联动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等城市的18名记者,在南方+客户端推出直播:在香港,记者解码“购物天堂”的消费经;在深圳,记者直击创新改革的第一线;在广州,记者走进“最美老街”永庆坊,感受最具岭南风情的文化韵味……一场大走访、大直播不仅呈现出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更让人们感受到这片热土上的勃勃生机。
这次直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在直播中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点赞。“大湾区越来越方便啦!”“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网友留言表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前景充满期待。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郑佳欣 何康杰 吴志远 李荣华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