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增速呈下降趋势,而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增速呈加速增长趋势。珠三角内部,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有较多的人口流入,而2017年或之前肇庆、惠州、江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出。
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内各区域的人口情况正出现分化。
2017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0万人,去掉101.53万自然增长的人口,净流入为68.47万人。珠三角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九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常住人口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的常住人口差距正在加大。
2017年,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增速呈下降趋势,而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增速呈加速增长趋势,广东省人口越来越向珠三角地区聚集。
珠三角九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即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省的九市,也出现了人口分化。2017年,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有较为乐观的人口流入;而肇庆、惠州、江门三市,在2017年或以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出。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九市的人口分化问题短期内仍会存在。不过,不应单纯看人口数量,更要看人才的比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把适度的人口规模和高层次的人口结构结合起来。
珠三角人口吸聚力强
广东省的人口分布正越来越向特定城市集聚。
位于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经济最为发达。2017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79.7%,粤东西北地区占20.3%。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就业岗位越多,收入水平越高,越能形成人口集聚,珠三角地区也不例外。2017年珠三角九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常住人口占全省55%,而面积约占全省七成的粤东西北只占45%。
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常住人口差距正在加大。近三年,珠三角常住人口呈加速增长趋势,增速逐年提高,2015-2017年分别为1.9%、2.2%和2.4%;而粤东西北地区2017年的常住人口增速只有0.5%,且较去年有所下降。
不仅是数据,人们的亲身体验也能说明这一点。一位生活在广州市的居民告诉记者,身边有很多人来自粤东西北,且他们的亲戚朋友、高中大学同学,都差不多从粤东西北流入珠三角地区。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这一现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城市经济的基本客观规律,即城市规模越大,人口集聚越多,产业越专业化、效率越高。预计未来人口仍将向珠三角地区集中。
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的不均衡,反映了发展的不均衡,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广东省政府重视。
早在2013年,振兴粤东西北就成为广东发展的重要战略,同年广东还部署了珠三角六市帮扶粤东西北。近年来,多项文件、政策相继出台,从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交通建设等各方面,助力粤东西北振兴。
2017年,广东印发了《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通过财政奖补引导珠三角相关企业(项目)向粤东西北梯次转移,争取到2018年,累计推动珠三角地区1600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地区。
董玉整认为,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之间发展差距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乡村出现了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即乡村空心化的情况。广东省正通过精准扶贫、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搞好乡村内部的产业振兴和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口资源下沉。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但也需要一个过程。”董玉整说。
粤港澳大湾区内人口分化
除了珠三角、粤东西北之间的人口分化,珠三角九个城市,即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省的九市,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2017年,深圳、广州、佛山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列前三甲,分别增加了55.08万、45.49万和19.4万人。珠海和东莞在数据上虽不及上述三个城市,但增量也较为可观。
董玉整认为,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毫无疑问是经济原因,看GDP、工业产值或财政税收贡献,哪个地方经济相对发达,人特别是人才的聚集功能就相对强。二是社会治理能力不能忽视,大城市聚集人虽多,但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高,社会运行更有效,人们的幸福感相对较强。三是文化原因,大城市外来人口多,具备包容精神,多元的文化氛围更能吸引人。
以东莞为例,近年来实行“腾笼换鸟”,积极吸引高科技公司入驻,置换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工厂。目前,在松山湖有华为终端的总部办公地,还有定位为松山湖产业配套及深圳产业外溢承接地的松湖智谷产业园。该产业园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和东莞的几何中心位置,目前已引进了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产值高、税收高、生态环保的高新科技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助力东莞吸引高质量人才。
在目前诸多城市进行“抢人大战”的背景下,移民城市深圳已成为最大的赢家。
胡刚表示,深圳的科技创新、开放的文化环境、金融业等,都比较吸引人才。但更为重要的是,深圳的吸引人才政策已相当完备。
“深圳政府一直来对城市发展的定位比较清晰,引进人才政策的制定已有20多年了,其间不断进行完善。相比较来看,有的城市也只是最近几年才出台了人才政策。”胡刚说。
在九个城市中,惠州市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少,仅为0.2万人,江门市、肇庆市和中山市的常住人口增量也较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这四个常住人口增量较少城市的人口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不考虑生育带来的自然增长,2016年中山市为人口流入状态,2017年肇庆市有轻微的人口流出,2016年惠州就已有3万多的人口流出,江门则连续多年出现户籍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的情况。总结来看,肇庆、惠州和江门均出现了人口外流或迁出的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呈现出的人口分化现象,标志着人口继续向少数几个城市集中。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谈锦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发展的前提是先集中人口。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些城市正在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如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的“广佛同城”。有数据显示,已经有至少70万广州人住在佛山南海。
“广州、佛山目前地铁已实现无缝对接,广州是国际化大市场,佛山也发展商业,制造业基础相当好,这都支撑着广佛同城的发展。江门之所以人口流出,与广佛同城把人口从江门吸引到佛山有很大关系。”谈锦钊向记者解释道。
胡刚则表示,人口向平原、入海口、湾区聚集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记者 王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