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三万亿元 转型升级秘诀在此_时政要闻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浙江工业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三万亿元 转型升级秘诀在此

栏目:时政要闻 点击量:1,338 发布时间:2017-05-2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信息化先导区,促进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健康发展。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27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9万亿元,年均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5464.9亿元增长到8025.4亿元,年均增长13.5%。今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高0.4个、1.1个百分点。

  以工业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

  五年来,广东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良好机制,使创新成为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省出台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在印刷及柔性显示、机器人、轻量化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建设首批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29家大型骨干企业建设中央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2012年的67家增加至2016年的9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591家增加至831家。

  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5478.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8817.7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从10923.7亿元增长到15739.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9.5%;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7.6%和49.3%,分别比2012年提高3.5个、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0.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个、3.1个百分点。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我省迈进制造强省

  我省选准优势领域,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省迈进制造强省行列。其中,珠江西岸“六市一区”成为国家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我省出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布局建设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2016年实现产值9300亿元,增长10.7%。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2015年以来培育国家级示范项目11个,省级示范项目36个,东莞劲胜应用国产系统、软件、装备开展智能车间改造的示范项目,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高度肯定。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计划,通过购置费事后奖补推广自主品牌机器人应用,2015年以来应用机器人总量超过6万台,保有量约占全国1/5。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突出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新增长带、增长点加快成长。省政府出台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协议共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加大财政支持,2015年至2016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98亿元。出台招商引资指导意见,打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一重要招商平台,狠抓项目建设,促成中铁盾构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科力远混合动力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

  2014年以来,珠江西岸共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48个,计划总投资额3750.3亿元;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投资额年均增长38.1%,增加值年均增长12.6%,工作母机类制造企业从557家增加到671家,增加值从323.5亿元增长到528.7亿元。

  新增长点加速形成,2016年工业机器人产量11527台,增长45.2%,占全国产量的16%,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76.3%、16.3%和11.3%。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

  在优化存量方面,我省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关键抓手,实施事后奖补等普惠性政策激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实现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模式创新。

  省政府出台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2015年至2017年共安排85亿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发布指导目录,在全国创新实施事后奖补,对完成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对财政贡献增量的省、市、县分成部分的60%、50%、40%实行以奖代补。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从2014年的1867.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891.7亿元,年均增长35.6%,两年共有129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1.2%。

  为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我省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启动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节能改造,2013年至2016年,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6.3%和25.7%,累计实现电机能效提升1438.7万千瓦、注塑机节能改造15957台。

  同时,广东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形成去产能的良好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省经信委牵头制定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建立省去产能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摸查“僵尸企业”情况并建立数据库,2016年分类处置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僵尸企业”39户,国有企业关停类“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2394户,国有特困企业实现脱困427户。

  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十二五”以来,全省共完成淘汰造纸落后产能185.8万吨,淘汰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686.7万吨,淘汰水泥落后和过剩产能4026.5万吨,淘汰平板玻璃落后和过剩产能1781.5万重量箱。还落实降成本有关措施,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直购电改革累计为企业节约电费24.96亿元;通过落实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去年为企业减税212亿元。

  以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促进粤东西北加快发展

  我省以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加快发展。坚持把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作为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聚集省、珠三角、粤东西北三方合力,引导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共建。抓好载体建设,全省共设立省产业转移园和产业集聚地85个,基本实现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县域全覆盖。加大政策支持,2013年以来省财政共安排144亿元专项资金,省国土部门每年安排专项用地指标约1.5万亩。

  不仅如此,我省狠抓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全省产业园共引进工业企业约6000家,投产企业4000多家,建成规模以上企业2300多家,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766.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257.2亿元,年均增长20.6%,约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2.6倍,占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15%提高到28%。

  大力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扶持各类企业逐步壮大

  为大力培育大型骨干企业,省委省政府出台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大型骨干企业服务机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大型骨干企业从2012年的155家增加到2016年的243家,超1000亿元企业从11家增加到23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5家增加到9家。

  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省政府出台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设立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建设26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在各地级市设立了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建设3家小额票据贴现中心,建成232个国家级、省级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为破除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省政府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民营企业96家、超1000亿元企业14家,分别比2012年增加54家、10家;入围全国民营500强企业共50家,比2012年增加27家,新增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和纳税大户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12年至2016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从51.4%提高到53.6%,年均增长8.3%。

  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跃升

  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顺应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变革的潮流,广东落实信息化先导战略,积极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步跃升,至今年一季度,光纤接入用户2176.9万户,约为2012年的10倍,光纤入户率从6%大幅提升至67.5%;建设4G基站83.8万座,规模全国第一,基本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4G信号全覆盖;在13个原中央苏区县开展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已有1409个行政村开通应用试点。

  我省还推进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布局建设首批8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3个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建成“开放广东”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创建“互联网+”特色小镇。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建成省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省、市、县、镇、村网上政务服务全覆盖,至2016年底共进驻行政审批事项68818项,全省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76.7%、上网办理率96.1%、网上办结率94.8%。

  近年来,广东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信息化发展指数88.89,居全国第6位;2016年互联网普及率达74.6%,居全国第3位,全省互联网企业达17000家,互联网产值由2012年的3.05万亿元增长到4.67万亿元,物联网产业规模由1380亿元增长到3700亿元。

  粤制造业拟用10至15年迈入

  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我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统领工作,坚持制造业立省、制造业强省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发展方针,用10至15年的时间推动我省制造业率先迈入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1 推进创新发展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至2020年争创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每年建设3—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制造业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技术改造,继续实施普惠性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推动产融合作,力争2018—2020年推动工业技术改造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创建珠三角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建国家级珠三角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城市带。

  2 壮大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瞄准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尤其是工作母机类制造企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高端优质项目,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和投产。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计划,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珠江西岸“六市一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力争到2020年,将珠江西岸打造成为产值超2万亿元、在国内领先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与德国制造业“同场竞技、同步赛跑”。

  3 加快产业共建

  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建设好现有的84个产业园区和集聚地,争取到2020年,全省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比重上升到40%。全面落实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政策和产业共建财政政策,狠抓产业共建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大项目和龙头项目,推动每个产业共建园区每年不少于2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加大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转移,两年内推动不少于1100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地区。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实现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在同一水平上实现分工协作、错位发展。

  4 培育新兴产业

  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我省新兴起的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互联网与高端电子信息等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发展壮大4K电视产业,提高网络传输能力,开通4K电视频道并形成运营模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新数字家庭应用,形成产业链条。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建设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基地,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军工科研生产领域,围绕龙头项目打造配套产业园区。

  5 培育壮大企业

  深化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重大标志性投资项目,继续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中央研究院。力争到2020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增加到320家左右。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深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贷风险补偿、小额票据贴现等投融资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6 推进绿色制造

  实施绿色发展永续战略,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着力实施工业能效赶超行动、绿色清洁生产行动和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开展“百园”循环化改造,推进万家企业绿色清洁生产行动。

  7 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全国率先部署第5代移动通信网,加快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推广应用。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以建设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重点,推进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建设珠三角国家互联网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互联网+”特色小镇。推进5G技术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NB-IoT(窄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应用。

  8 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企业减负降成本的系列措施,分析我省制造业成本构成,出台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的政策措施,打造我省的成本洼地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好、用好“网上办事大厅”。建立完善省直、市县政府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和解决问题协调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网站咨询服务

020-8359187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