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涵盖了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8个地级以上市,这是全国自创区中涵盖城市最多的自创区。如今,我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如何?
2016年12月,在阳光明媚的南粤,科技盛事接连到来。2日,省人大常委会高票表决通过《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8日,省政府与中科院签署“十三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另外,在广州举行的小蛮腰科技大会和东莞举行的中国国际合作周……都显示出科技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
从空中飞的无人机到海上驶的无人船,从检查高压电线的机器人到装配精密仪器的机械手,从世界领先的干细胞研究到全球第一个柔性显示屏,这些研发及应用的优异科技成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交出的第一份年考卷添上了炫丽的色彩,初步体现出我省促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模式所发挥的能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创区建设,将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和引领性工程,提出要将其建成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要求,以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创新发展。这一年多来,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道,着力构建“1+1+7”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取得较大的进展。2016年1月—9月,自创区国民生产总值达4.85万亿元,比增8.1%。
自创区顶层设计先行先试
省委、省政府在推进自创区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强化了自创区的顶层设计。
自创区基本建立部门、省市联动,高效有序地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包括成立了国家自创区建设工作办公室。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11月,省自创办和省自贸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动自创区与自贸区政策互动、优势叠加、联动发展。
同时,自创区发展的规划纲要也在制订中。在有关的文件中,我省积极开展创新政策的探索,对于加快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性政策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还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股份转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扩大税前加计扣除范围、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以及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政策。落实好广东省关于企业研发准备金、创新券、孵化器建设用地、风险补偿等方面的创新政策。
今年,省人大修订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通过了《广东省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有关自主创新的政策保障。
而珠三角各市,也均成立了自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政策措施,形成了各具特色、高含金量的创新政策体系,从创新主体培育、技术改造、科技金融、科技孵化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涉及股权投资、产业发展、信用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政策。如深圳市委市政府今年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从政府部门职能到财政管理,以及科技计划项目承担方式,全面地提出改革措施,以率先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黄刘意
加快珠三角的协同创新
珠三角自创区的最大特色,是区域内众多城市群之间,以及与港澳地区的创新合作协调。这一年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内,以及粤港澳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基本形成,促成创新要素有序流动,以及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广佛同城化逐渐从市级层面向县区级甚至镇级深化;部分高新区开始了跨区域合作模式探索,如江门高新区与佛山高新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科技资源对接、产业协同发展、载体共同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开展产业共建。在省产业转移园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对接大会上,42个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投资总额381亿元。
我省通过部门协同、省市联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共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科技攻关活动逐步成为常态。围绕9个重大科技专项领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4—2015年财政资金投入9.2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2.3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3.3亿元。专项的实施完成了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布局,研发推广了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建设了一批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培养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其中53项核心关键技术瞄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181项瞄准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截至中期评估,这些专项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016件,国际专利43件,获得软件着作权184项,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61项。
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
自创区的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省委、省政府近年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吸引了社会不同主体建设创业孵化载体,龙头企业、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成为我省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省实施的珠江人才计划,引进5批共117个创新创业团队和89名领军人才,直接带动250个团队、3万名国际人才来粤创新创业。自创区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为168家;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91家,占全省比重91%,其中国家级59家,在孵企业达2.2万家;纳入我省统计的众创空间311家,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体系的众创空间16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已形成“前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
中小企业也是自创区的重要创新元素。我省近年来支持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95个、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205个。为了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研发费用,全省去年累计加计扣除金额达180亿元。
为了加强金融体系对创新的资金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一系列重要文件,大力开展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点,创新运行机制、业务模式和科技融资产品,切实加强对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打造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省政府与10家中央金融机构签署了“十三五”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授信额度总计约6万亿元。截至6月底,全省各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784.5亿元。
省政府与珠三角地市政府签订知识产权保护责任书,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保护责任管理方式,建立目标分解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重点企业数据库。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广州开发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这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