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佛山召开。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投资洽谈会同日开幕,总投资额超1021亿元的71个合作项目亮相,其中17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600亿元。
这是继去年12月粤桂黔三省区签署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在政府“搭台”的同时,市场也积极“唱戏”。三省区合作探新路、十三城联动谋新局。以高铁为纽带,粤桂黔从佛山出发,为中国探路。
合作宣言:十三城共建高铁经济带
来自三省区13个城市,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聚首在一起。9月22日上午,高铁沿线13个城市领导出席首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与会领导共同审议通过了《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宣言》《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合作联席会议章程》《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高铁正式开通,粤桂黔三省(区)由此开启继水运、高速公路、铁路与航空时代之后的“第四次大提速”。开通之日,粤桂黔三省(区)签署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正式提出。
当日,首届联席会议迈出了高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一步。而13个城市的合作宣言也让接下来的跨区域合作方向达成了共识。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13个沿线城市也深知,区域发展正加速迈进“高铁时代”,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对于沿线城市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作为粤桂黔合作龙头的广东省,在引领高铁经济带建设上责无旁贷。
8月25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实施。试验区(广东园)定位为泛珠三角合作的重要平台,珠三角辐射大西南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
“希望桂黔两省区加紧推进广西园、贵州园的谋划建设,将来三省(区)争取联合以‘一区三园’合作申报国家跨区域合作试验区,为全国高铁经济带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广东发改委副主任钟明说。
市场开放:千亿项目背后的新脉动
高铁沿线13个城市的宣言为高铁经济带的建设搭建了发展的平台,但“好戏”还需企业来“上演”。9月22日,佛山南海千灯湖畔,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投资洽谈会人头涌动。沿线13座城市在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领域达成的合作成果无疑是此次投资洽谈会上的“重头戏”,总投资额超过1021亿元的71个项目在综合形象馆内首次统一亮相。
17个合作项目在现场会上签约,总投资额达600亿元。其中包括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和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研究院;总投资超过138亿元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会展中心等。此外,还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高铁经济带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千亿项目背后充分展示的是市场对试验区以及对粤桂黔合作的信心和认同。作为17个签约项目之一,广东宝力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经确定进驻佛山市大沥镇,同时吸引广西华力集团有限公司进驻。双方有意在机器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开展战略合作,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公司总部在上海,10年前我们受惠于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联动,这次机缘巧合赶上了粤桂黔的区域合作。”中国宝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任德华说,佛山南海是公司开拓华南市场的首站,接下来将会沿着粤桂黔合作的方向,拓展大西南市场。目前已经确定在广西打造广东大厦。
看好桂黔市场的还有佛山本土民营企业。由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投资的子公司贵州华兴玻璃有限公司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公司于2012年9月筹建,一期投入资金2.5亿元,于2013年10月投产,年产玻璃瓶罐9万吨、产值2.2亿元。项目二期正在启动,计划于2016年正式投产。预计项目全部投入后,达到投资为10.5亿元,年产量50万吨、产值达到12亿元。
事实上,以高铁为纽带的区域合作发展已经开始体现。以贵州省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广东、广西在贵州投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和28%,这一趋势还在加速显现。
“珠三角地区赴贵州旅游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以上,贵州72个主要景区今年1到8月份游客增长了近50%,有些着名景区游客成倍增长,都在100%以上。”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说,今年到贵阳主要景区的游客有七成是来自于广东。其中,贵州中国旅行社7月份统计显示,接待省外游客旅行社是5000人次,其中坐贵广高铁去的游客占90.12%.显然,高铁经济带的打造有力地拉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
探路中国:求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广东以佛山西站为中心,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试验区(广东园),是三省(区)深化泛珠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创新之举,也是为全国的高铁经济带建设探索新经验的一个务实的行动。
接下来,广东将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拓展粤桂黔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建设,着力打造泛珠合作新平台,高铁经济的新引擎。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中国区域政策的思路是从点到区域再到跨区域发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十三五规划委员会委员汪同三认为,从最早的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这些都是点上的发展,而后我国也先后批准了十几个区域,包括珠江、西江和南沙等区域的发展,而接下来一个重点就是跨区域发展。
环顾国内跨区域发展情况,除了连通国内外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外,重要的项目包括长江经济带、京津翼一体化发展、泛珠区域等。“但在这里面,珠江-西江经济带是以水为连接点,京津翼是以首都为连接,现在还没有高铁经济带形式的区域合作。”汪同三说,高铁经济带是否可以创造区域和经济合作的模式,这是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
事实上,推动区域合作,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粤桂黔三省区在这个时候提出了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这样一个概念,正当其时,将为深化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创新、构建粤桂黔三省区开放合作共赢新格局的创造赢得了契机,为我国高铁经济带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提供实践示范,为加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开园,标志着三省区高铁经济带建设进入了实质推进的新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说,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加强沟通合作,坚持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配合、融合发展,重点围绕“四个创新”——即规划理念创新、通道建设创新、产业融合创新、合作机制创新,全力建设好高铁经济带,促进三省区合作向纵深发展。
秦如培则指出,接下来贵州省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进高铁经济带的建设:一是抢抓机遇,共谋发展及进一步打造粤桂黔合作新篇章;二是夯实基础,包括共建互联共融的立体交通;三是务实推进,狠抓落实,提升粤桂黔合作的新水平,共同打造贵广高铁经济带。
声音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华南、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物流等资源互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示范样板。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着力打造粤桂黔合作经济体,让贵州成为广东、广西纵深发展的重要载体,广东、广西成为贵州出海连接东盟、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沿阵地,共同谱写新篇章。
——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
共同探索高铁沿线产业、科技、人才、资本流动的特点和规律,调整合作的切入点,沿线园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争取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即将出台的《泛珠合作指导意见》,围绕经济带建设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重大事项。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
全面构建高铁沿线城市合作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跨区域重大事项的通报制度等,努力打造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好的典范,共同谱写区域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
三省区争取联合以一区三园合作申报国家跨区域合作试验区,为全国高铁经济带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钟明
高铁经济带建设是在新常态下打造的区域性合作升级版,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广东老大哥的带领下,在广西的支持下,共同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打造成生态优良、人民安康的最美高铁经济带。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应伟
当前粤桂黔合作发展正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广西方面将主动作为、密切配合,争取在落实合作协议、规划编制、平台建设上实现新进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总经济师黄汝熴
跨省大调研:对话三省区十三城
携10个话题问道粤桂黔合作,与50位领导专家共探高铁经济
9月22日,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投资洽谈会现场,由南方日报集结前期跨省调研成果而推出的《泛珠新脉动》特刊,成为了会场的一个亮点。自今年8月起,南方日报兵分多路对贵广、南广沿线三省区13座城市进行了深度走读。
这是一场跨省的大调研,也是一场思想的大对话。走读期间,由一群来自南方日报的“80后”“90后”年轻记者组成的调研团,带着10个调研课题,不仅专访了广东、贵州两省常务副省长、广西四地市市长等政府领导,而且对话了沿线多城的发改委、工信委、旅游局、交通局、管委会等部门或机构的主任、局长、总工程师等,以及多家高校负责人、企业家代表等,对话人数共计超过50人。南方日报记者一路向西,跨省调研、思想对话、思维碰撞,这不仅是一次探访与问道之旅,更是一次学习与成长之旅。
一次问道之旅:带着10个话题探寻高铁经济规律
继水运时代、公路时代、铁路与航空时代之后,“高铁时代”带来了“第四次大提速”。这将如何加快区域一体化、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将如何推动泛珠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将如何构建协作共赢新格局?
带着10个话题,自2015年8月以来,南方日报启动“泛珠新脉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跨省大调研”活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采访调研组兵分多路、穿行粤桂黔三省区,走读南宁、柳州、桂林等13个高铁沿线城市,对“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展开深入调研。
世界期待中国证明高铁经济的能量、中国期待“泛珠”证明打通海陆的能量、广东期待广佛证明高铁经济“桥头堡”的能量——针对这些命题,南方日报深入走读与思考,并连续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及推出《泛珠新脉动》大型新闻特刊,试图发现与展示高铁经济背后的深度力量和发展规律。
一场思想盛会:“90后”记者对话三省区“政商学”
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自南方日报的一群80后、90后记者,对话了超过50名采访对象,包括省级领导、市领导、多市发改委、工信委、交通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沿线企业家及专家学者等。
这些对话者给记者描绘了省一级顶层设计的蓝图。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告诉我们,贵州与广东将从政府推动、民间交流、产业协作走向共同开放。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则阐述了广东对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定位:既是深化泛珠区域交流与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
这些对话者给记者带来了市一级跨区域联动的思考。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说,梧州要当好两广桥头堡;贺州市长李宏庆解读了“向东融入广佛肇”的贺州战略;贵港市长李新元强调“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的区域合作原则。
这些对话者给记者解读了区域协作的具体方向。南宁发改委副主任黄汉锋希望通过错位发展、构筑跨行政区域的产业链,来实现与佛山的产业发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则期盼,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实现高端价值链上的产业协作。
这些对话者还给记者提供了对三地合作的建议。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红蕾敦促三省区推进产学研合作;广西科技大学校长李思敏已开始思考围绕高铁布局高校资源;广东社科院教授丁力则建议佛山与贵阳实现“工业大数据”交换。
十个话题问道“粤桂黔”
1.跨省合作:级差势能如何转化为合作动能?
禀赋差异越大,合作空间越大。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连通了沿海与内陆、先富与后发,三省区如何将禀赋的级差势能转化了为优势互补、跨省协作的动能?
2.产能迁徙:跨省“飞地”如何“飞”?
贵广、南广高铁开通之后,贵州、广西沿线多座城市都表达了和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合作的强烈愿望,“飞地”合作正是其中一种。高铁时代,传统的“飞地经济”如何“飞”?
3.内陆开放:“粤港澳”与“粤桂黔”给彼此带来什么?
广东是沿海开放城市,广西是面向东盟重要门户,而贵州则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海陆交汇点。当高铁把这三省区串联起来后,将为内陆大开放和“一带一路”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4.民资涌动:一条高铁带何以撬动万亿金?
粤桂黔三省区聚合,带动沿线十三城共同形成一个达万亿元级的民间资本大市场。在跨省区大协作中,金融如何发挥先导力量,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
5.旅游先行:“中国最美长廊”如何创新供给?
三省区提出“跨省合作、旅游先行”,联手打造中国最美长廊、世界级旅游精品线路。在高铁提速客流往返能力的背景下,粤桂黔旅游业如何创新供给、抱团升级?
6.黄金水道:“高铁时代”西江价值如何再发现?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相互交汇,现代高铁与古老水运的互联,人流通路与物流通路的互通,将给沿线、沿江城市带来什么?
7.借站造城:如何回答高铁新城“填空题”?
每一次交通方式的变革,都会带来新城市的崛起。2014年,在全国“四横四纵”主要高铁网上,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借站造城,如何回答高铁新城的“填空题”?
8.创新协作:跨区域合作模式如何重塑?
在沿线各地转型“创新驱动”的共同背景下,跨区域协作已经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当科技、金融、人才成为跨区域流动的主流要素,中国各地合作模式如何重塑?
9.粤桂探路:“小三角”如何走向“大三角”?
南广、贵广、湘桂三条高铁线相互交织画出了一个三角形,连接起佛山、贺州、桂林、柳州、贵港、梧州等两省七市,刚好位于粤桂黔“大三角”内部。从“小三角”走向“大三角”,粤桂黔合作如何用好粤桂合作等的先行经验?
10.向西战略:如何寻找珠三角增长新动力?
在“泛珠合作”的圈层结构基础上,“高铁经济带”带来了全新的带状结构。“泛珠合作圈+高铁经济带”的双重结构给珠三角带来了什么?向西布局,珠三角如何寻获增长新动力?